-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套牢问题与企业边界关系探讨
套牢问题与企业边界关系探讨
摘要: 关于企业边界的研究,最有影响力的工作集中于套牢问题。目前为止,至少存在三种学派对此做出了研究:契约经济学流派、交易费用经济学流派、新产权经济学流派。本文旨在综述这三个主要学派的观点,并比较它们的研究切入点和彼此之间的不同点并进行评论。研究表明,三个学派基本认同套牢问题产生的根源为:人的有限理性、契约不完全以及资产专用性投资,但是在治理措施上分别产生了契约治理、长期动态(声誉考虑)治理、组织治理等。
Abstract: In the studies of enterprise boundary,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work focused on the holding up problem. So far, there are at least three kinds of school study: the contract economics schools, schools of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and the new property right economics school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iew the three main schools point of view, and compare their research breakthrough point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ach others. Research shows that three schools basicly identity tied the root of the holding up problem is: the bounded rationality of person and the contract is incomplete and asset specificity investment, but on the governance measures respectively produced contract management, long-term dynamic (reputation)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etc.
关键词: 企业边界;套牢;综述
Key words: enterprise boundary;hold up;overview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2-0153-02
作者简介:龚璇(1989-),女,安徽合肥人,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
0 引言
企业边界理论一直是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古典经济学主要从技术角度看企业,把企业看做生产函数,因而完全忽略了企业内部的问题,企业被看做是一个完全有效的黑箱子,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它对企业边界的分析并未深入。
对于企业的边界问题,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是科斯。他首先评判古典经济学对企业分析的不足,其次提出了企业的性质是价格机制的替代[1]。既然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那企业的边界是什么,这是接踵而来的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科斯认为,由于企业家功能收益随着企业的规模扩大会??减(即管理收益递减),企业的规模会受到限制,当企业内部组织一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公开市场中进行此项交易的成本时,企业的规模将停止扩大。
沿着科斯的框架,众多学者对企业的边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最近二十几年里,关于企业边界的决定问题,最有影响力的工作集中于现在已众所周知的套牢问题[2]。所谓套牢,是指在合同双方之间签订合约之后而出现的事后机会主义问题。按思想流派和时间顺序,对套牢问题与企业边界关系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流派:契约经济学流派、交易费用经济学流派、新产权经济学流派。第二部分便是对三个流派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
1 各个流派对套牢问题与企业边界关系的观点
套牢问题是企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自从克莱因[3]等人在《纵向一体化、可占有性租金和竞争性缔约过程》中通过费雪车身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这一经典的案例来提出了套牢问题以后,各个学派的学者都对其进行了讨论并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和争论。
1.1 以科斯、克莱因等人为代表的制度经济学派的观点 其实,在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中,就能找到套牢问题与企业边界关系的观点。他认为,为某种商品或劳务的供给而签订长期合约可能是人们所期望的,但由于预测方面的困难,有关商品或劳务供给的合约期限越长,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将来要提供的劳务只是以一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