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交网络在亚文化传播中“逆向次生”
社交网络在亚文化传播中“逆向次生”
摘要:“次生”文化经常与主流文化相对应,既关联又批判地继承着主导文化的某种精神特质。例如本文所涉及的,有关数字化社交网络日渐兴勃的主导趋向及其所导致的诸多负面效应之间的对应与权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社交网络正向多功能的社交、资讯、娱乐以及互动的方向延展开来。然而,新媒体传播的智能化、便携化使社交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在生活中无孔不入。过分地信息渗透不仅侵蚀着人际联系的私密性,更导致情感的隔膜。为了社交而疲于应付的人们开始逐渐反思,并以实际行动在今天这个信息过载的媒介时代中上演着社交网络的亚文化“逆向次生”。
关键词:社交网络;逆向次生;反社交;Rando;Path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1-0137-02
一、社交网络的隔膜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媒介形态历经二十年??发展,已显露出三个阶段:一是门户网站时代;二是搜索引擎时代;三是社交媒体时代。亦即——由广播式的全民综合资讯供给,向个性化信息索取,再向构建小范围社会化信息群落的趋向发展。最新的社会化媒体时代,已从先前的社交网络(SNS)时期逐步发展到今天微博和微信的如日中天。社交媒体成长的关键在于人际关系中的“社交粘性”以及它所提供的社会化、生活化服务与用户之间的“亲和粘性”。而随着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的大规模、商用化普及,社交网络会向多功能的社交、资讯、娱乐以及互动平台的方向延展、深化。然而,手机等网络终端设备的智能化、便携化也使得“社交”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孔不入,全方位的渗透——使技术虽然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却莫名地制造出情感的隔膜。人们不再向传统生活那样,为了生存与生产而进行社会交往;而是为了社交而社交。后者导致某种人际疲劳,即:社交压力的反弹。新媒体带给人们的种种快感——那些无时无刻在网络社交范畴里分享自己衣食住行的习惯,已逐渐成为见多不怪的无聊话题。社交信息日趋嘈杂、琐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了社交而“疲于奔命”并开始反思网络社交的必然性。这虽不是主流文化中的主导趋向,却俨然成为亚文化传播中的逆向次生。
二、“次生”的亚文化
亚文化(subculture)也称副文化,意为某种文化群体所属的次级群体成员所共同享有的独特价值观、信念、习惯及生活方式[1]。在主流文化或综合文化的背景下,常指那些与主导文化形态相对应的非主流或局部的文化现象与价值判断取向。一种亚文化不仅包含着与主流文化相关、相悖、或相通的价值研判准则,同时也意味着亚文化经常具有自己执着而独特的关注、思考和切入角度,而这些价值观的存在平衡着主流意识在文化中的“独霸”和“极性”,经常在种族、性别及社会各阶层之间起到“对称弥合”的效果。而“次生”一词是相对于“原生”而言的,指在原生基础上交替、重叠、演化、派生而来的“二次”间接生成。“次生”文化经常与主流文化相对应,既关联又批判地继承着主导文化的某种精神特质。例如本文所涉及的,有关数字化社交网络日渐兴勃的主导趋向及其所导致的诸多负面效应之间的对应与权衡。这其中既有对新媒体数字化时代的投怀送抱——即对主流趋向的默许;同时也在这默认与默念之中擦出火花、派生出另类的取向。故此,“次生”即使是“逆向”的,也绝不是站在极性的一端与主流相抗衡之物。与此相反,它只站在主导趋向的立场上进行文化反思和修正。经常地,它可能首先流行于青年群落的亚文化之中。
三、 反社交——亚文化群落的困惑与反思
来自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北美的青年一代正日益被繁杂的社交网络所困扰。他们每天要维护——如Facebook、Twitter、Blogger、Linked-in、Flickr、Groupon、Yelp等众多的社会化媒体终端,重复的社交生活已使人感到“负担”甚至产生厌烦的情绪[2]。另一方面,“数字生活”在提供前所未有的信息化体验的同时,也打破了时间在自然流淌中对每个人的社交群落的更新与汰变。随着时间的更迭,人际关系的远近、亲疏呈现出自然的联系,不断有人走进你的生活,而其他的一些则渐趋淡褪。不过,今天的数字化媒介却将人们带入一个没有遗忘的时代。记忆与遗忘在传统时间中的平衡已被大数据时代的纯空间化所改变,昨天的数据在明天乃至明年都不会有任何的改变和损耗。这便是信息爆炸的一个症候,永不褪色的社交数据改变了人类原有的人际联系。社交网络经常会提醒人们一些有关他们原本已自然忘记的人和事。一些社交应用会在未经主人允许的情况下,盗用其名义向潜在联系人发出“加好友”的邀请,无论这个人是否已经与主人疏远、过世、甚至是曾经的宿敌。社交的空间一体化,抹杀了时间的距离,缺乏“过去”和“死亡”的概念,从不过问人与人之间的远近;即便事主愿意息事宁人,无损化的数字载体及其记忆也会顽固地与现实的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第二课时 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pptx VIP
-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14、圆明园的毁灭(课件)第二课时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1).pptx VIP
-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乘法》(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VIP
- 同上一堂党课初中篇 中流砥柱观后感五.doc VIP
- 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doc VIP
- 《互联网》精品课件.pptx VIP
- 浙江维思通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 20000 吨锂电池新型材料项目环评报告.docx VIP
- BIM基础培训教材课件.pptx VIP
- 管理学:激励PPT教学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