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在内蒙特色文化建设中地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戏剧在内蒙特色文化建设中地位

戏剧在内蒙特色文化建设中地位   摘要:基于戏剧艺术和社会文化的依存关系,分析内蒙戏剧的发展及内蒙特色文化,针对内蒙戏剧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强调戏剧艺术的重要性及发展路线。   关键词:内蒙古地区;特色文化;戏剧文化;二人台; 内蒙戏剧   一、戏剧与文化   用文化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眼光看去,戏剧因素的出现是缘由某种特定的文化(历史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总和)的产物,戏剧因素一旦出现,它便作为一种文化因素汇入特定的文化结构之中,对于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美国戏剧家艾·威尔逊说:“不   论在什么地方,只要产生了人类社会,它(戏剧)就在哪里出现,不仅在欧洲是这样,在东方也是如此,事实上,在每一种有历史记载的文化中,在整个非洲,在新几内亚,在美国的印第安人中,我们发现他们的宗教信式、宗教典礼和庆祝仪式都会有戏剧因素。……这里,只要懂得:戏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出现在许多不同的文化中就足够了。”印度古代梵语诗歌说“一切语言艺术中,戏剧最美”。可以说,戏剧是民族文化积累与各时代的结晶。   二、 内蒙戏剧与内蒙特色文化   2.1内蒙戏剧发展历程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北部边疆 —— 简称“内蒙古”。是我国建立最早的一个民族自治区,她疆域辽阔,资源丰富。广袤辽阔的地域环境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也使得内蒙古的戏剧事业源远流长。   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发现的古墓壁画,有多处对乐舞百戏作了精美描绘,表明当时内蒙古南部已有规模盛大的乐舞百戏演出。辽代,上京(今巴林右旗)设有教坊,蓄养伶工,宫廷散乐中有杂剧表演。金、元之际,北区流入中原,对杂剧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明代,俺答汗封贡后,马市重新开放,长城边口的城堡修建了许多庙宇。经常有酬神戏演出。清代,内蒙古与内地交往日渐密切。商路的开辟和延伸促进了内蒙古城镇的发展,内地戏曲流传到草原腹地。内蒙古的王公贵族仿效清宫宴享宫戏的规制,相继成立王府戏班。著名的蒙旗十八班,于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和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两赴承德,在避暑山庄清音阁为皇帝祝寿献艺。鸦片战争以后,晋、陕、甘移民走西口,冀、鲁移民走东口,形成了内蒙古西部和东部剧种流布迥然不同的格局。西部剧种主要有山西梆子、二人台、大秧歌、道情等。东部剧种主要有京剧、评剧、河北梆子、二人转等。三十年代,归化城等地的一些青年学生排演话剧和文明戏,使塞外观众耳目为之一新。通辽市(原哲里木盟)和原察哈尔盟的蒙古族学生,将叙事民歌《金珠儿》、《黄花鹿》、《敖日古丽玛》等改编成载歌载舞的戏剧。开了蒙古戏创作和演出的先河。1947年自治区成立以后,内蒙古的戏剧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建国后,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戏剧工作,执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大力进行戏改工作。一批整理、改编和创作剧目,在自治区和全国会演中多次获奖。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自治区相继建立了话剧、京剧、民族歌剧、二人台、冀剧、曲剧等直属剧团,创作演出了《嘎达梅林》、《金鹰》、《席尼喇嘛》、《草原英雄小姐妹》等不同剧种的优秀剧目。自治区和一些盟市还成立了艺术学校和戏曲学校,培养新一代戏剧人才。1956年出现的乌兰牧骑,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也是戏剧创作和演出的一支生力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优秀的传统剧目重新上演,各个剧种新创剧目不断涌现。   这些戏剧艺术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经历了内蒙人民智慧与心血的浸润培育,在土生土长的成分中,亦有对外来艺术的吸纳兼容和输出影响。这种“有容乃大”的品格与气派,是形成其独特魅力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内蒙地区特色文化的重要表徽之一。   2.2 内蒙特色艺术文化   秀美的草原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文化,梦幻的沙漠戈壁,童话般的森林冰雪,奇特地貌景观,都牵系着草原往事,传承着草原文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远出塞外的昭君,集汉、藏、蒙古民族艺术精华于一身的寺庙,中国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辽阔无垠的草原大地和塞北群山之中,这是内蒙古和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文化精品的历史见证。另外,内蒙的安代舞、呼麦、马头琴、鄂尔多斯婚礼、蒙古长调等国家级和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得到有力保护与传承,并正以全新的面貌走向社会。还有深得观众喜爱的乌力嘎尔、笑呵亚热、好来宝等都是蒙古传统的曲艺形式。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内蒙古文化事业茁壮成长的沃土。   三、内蒙戏剧现状问题   任何对于历史的回顾、对于传统的继承与弘扬都是为了现代与未来,为了创新与发展。   内蒙古地区的戏剧框架是在本世纪构成的,组成这个框架的剧种有二人台、东路二人台、二人转、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京剧、评剧、蒙古族宗教仪式剧、蒙古剧、话剧、歌舞剧、漫瀚剧等。上述剧种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