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雍时期珐琅彩特点与赏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康乾雍时期珐琅彩特点与赏析

康乾雍时期珐琅彩特点与赏析   摘 要:珐琅约公元12世纪从阿拉伯地区传入我国。康乾雍时期的珐琅是我国瓷器后期产品,其多变的色彩更是显著区别于传统中国瓷器的青、白两大主色调。仅在清朝的康乾盛世宫中少量生产,专供皇室御用。广受清朝皇室的喜爱,存世极为罕见。本文就康乾雍时期的珐琅作简要介绍。   关键词:珐琅;瓷器;清宫珐琅   中图分类号:J5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09-0200-02   珐琅其基本化学成分是石英、硼砂、氟化物等硅酸盐类物质。最早出现于东罗马帝国的佛区,大约在公元12世纪从阿拉伯地区传入我国,故我国将此外来工艺音译为“珐琅”或“佛郎”“发蓝”等。相关的工艺技法大概在元后期传入我国。根据我国的制作方法大致可分为掐丝珐琅、嵌胎珐琅、画珐琅等品种,此外还有根据胎分类的金胎珐琅、铜胎、瓷胎、玻璃胎、紫砂胎珐琅等。其中铜胎掐丝即为景泰蓝,而涂在金属器外的称为“珐琅釉”即为搪瓷。珐琅是我国瓷器后期产品,其多变的色彩更是显著区别于传统中国瓷器的青、白两大主色调。仅在清朝的康乾盛世宫中少量生产,专供皇室御用,广受清朝皇室的喜爱,存世极为罕见。   康乾雍时期的康乾盛世是我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太平盛世,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程度最高、文化经济最为巅峰的一个时期,康熙皇帝在位时积极发展艺术,积极与西方文化交流,在此背景之下,清宫珐琅彩瓷正式产生。清宫的珐琅彩瓷由于皇帝主导和御用的特殊地位,其生产和制造上都具有浓郁的“院体性”。清朝康乾盛世时期的画珐琅彩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丰碑。其最大特点是由皇帝积极倡导,在此强大带动下综合了各种类的优秀匠人在宫中集中创造(具体包括紫禁城造办处、圆明园造办处和怡王府)。有些精品的设计和思路更是出自皇帝本人,其设计水平、做工、艺术水平等都达到了极高的巅峰,并由此相成包括原料采集、炼制、上彩、烧制、构图、绘画等一整套的制作工艺。此阶段珐琅工艺的兴起和制作受到同时期欧洲传教士的影响较大,在制作工艺、内容表现等方面都可见到相应的文化印记。作为十八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重要产物,康乾雍三朝的珐琅彩工艺是一脉相承的,但也具有其特性,康乾雍三朝皇帝时期的珐琅依据三朝皇帝的偏好而各有不同:   一、康熙年间   康熙皇帝时期的掐丝珐琅一般包括细丝粗釉、粗丝淡釉和匀丝浓釉三个类型,其图案多为双线勾勒表现,且烧制的珐琅器多为小型器物如盘、碗、盒、香炉等。康熙年间的珐琅彩款识多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或隶书款识,但也有“康熙年制”四字款。康熙年间的珐琅彩属于摸索开创时期,在烧制工艺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此阶段烧制的珐琅多为“反瓷”,对位外索胎,器物里和圈足内部施白釉,外壁的素胎无釉,如不加以装饰会直接影响瓷器的美观,因此康熙年间珐琅在主画面外,还用色彩对无釉素胎加以掩饰。所以此年间的发廊多为黄底、紫底、红底等皇家色彩,创作内容上以花卉为主,未见其他艺术形式。   康熙年间由于珐琅处于摸索阶段,也存在很多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精品。例如在最初的制作中,康熙珐琅采用的瓷器是由景德镇烧制瓷胎,再送入宫中制作。在实际创作中出现了涩胎绘彩的现象,这种珐琅确为康熙年间的罕见珍品。此时期更特殊的宜兴紫砂胎也经过尝试,最终证明绘彩不合适的问题,而因此消亡。但正因为此,宜兴紫砂胎的珐琅存世更少更为罕见和珍贵。   二、雍正年间   雍正皇帝对珐琅的贡献在于大幅度提高了珐琅工匠的待遇,激发了工匠创作的激情。朱家溍先生研究认为雍正一朝的画作阵容最强,当时制作阵容中甚至出现了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等海外工匠。   雍正对花鸟瓷画的兴趣导致了珐琅彩花鸟等题材的重大进步,改变了康熙年间仅画花卉的特点。雍正时期的珐琅常配以诗句和书法,制作工艺和艺术性明显比康熙年间的优秀。雍正本人对珐琅彩的画法极为重视,曾要求脱离铜胎画珐琅对瓷胎画珐琅的影响,雍正艺术的追求使珐琅彩更加像瓷器,据研究这似乎与雍正时期颁布的禁铜令也有一定关系。因此雍正年间的珐琅出现了绘画上大量留白,画面不对称,具有鲜明主题的绘画,这点明显较康熙年间的产品进步,此为雍正年间珐琅的本质特点,也是断代珐琅器的一个重要依据。   雍正时期珐琅技术的进步还包括在原料工艺上突破,康熙年间的珐琅原料全部由外国进口,价格昂贵且供应不了珐琅器的制作量。在此问题上,雍正六年命怡亲王完成珐琅材料的国产化,同年获得成功,此期间的产品既有外国进口材料也有本土炼制材料,在此期间制造出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色的珐琅精品。雍正的这一创举为珐琅的真正国产化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起到了巨大作用,并为乾隆时期珐琅的繁荣奠定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三、乾隆年间   乾隆时期的珐琅制作时间最长,工艺最为成熟。其艺术特点为在纯洁的填白釉瓷胎上绘制山水、花鸟等工笔绘画,乾隆后期也出现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