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土佐日记》中教育内容与思想
论《土佐日记》中教育内容与思想
摘 要: 本文对《土佐日记》中的教育主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主要对文中展现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思想进行研究,特别对文化与情感教育的理念、形式与内容、意义等进行了解析。对《土佐日记》教育主题的研究对于进一步研究其教育学价值,进而研究日本平安时代的贵族启蒙教育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纪贯之《土佐日记》 教育内容 教育思想
《土佐日记》的作者纪贯之,是日本平安中期的著名歌人,日本“三十六歌仙”之一。参与编纂了《古今和歌集》《后敕和歌集》等敕撰歌集,有大量和歌传世。其描述土佐国守卸任后回京途中见闻录的日记体游记散文《土佐日记》开创了日本女流日记文学的先河。《土佐日记》不但主题深刻,内容多样,而且形式新颖,对研究日本平安时代的文学,文化等有很高的学术和思想价值。此外,《土佐日记》还被公认为一部启蒙教育的教科书,本篇主要就其在启蒙教育方面的内容与思想等做一些探究,并借此窥探日本平安时代的贵族启蒙教育。
一、纪贯之的教育活动
纪贯之(868—945),生于没落的贵族,六十岁时(930年)受命远赴土佐任国守。《土佐日记》描写的就是土佐国守任期满后回京途中的见闻感受。闻听歌坛巨匠纪贯之回京,很多人前来订购他的和歌,其中也包括当时的摄关藤原氏。这样,纪贯之自然获得了接近摄关家的机会。据推算,当时藤原实赖的长子敦敏14岁,次子赖忠12岁,藤原师辅的长子伊尹12岁,次子兼通11岁。《土佐日记》很有可能是专为这些权门弟子或为其中某个人编纂的和歌入门教科书。①那么回京后的纪贯之就很可能担任了某位贵族子弟的个人启蒙教师。
二、《土佐日记》的教育内容
首先是识字、和歌教育。识字是启蒙教育的基础内容。我国古代的传统启蒙教科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就是教幼童识文断字。而日本平安世道的宫廷中也以《论语》《千字文》等为教材教授儿童习字。其次,和歌教育也是《土佐日记》中的重要内容。其主要教育内容归结起来有:介绍和歌的类型,如踏歌、甲斐歌、舟歌、赠答歌,问答歌合,屏风歌,詠史述怀歌等,而这些不同类型的和歌实例也巧妙地穿插在文中;和歌的学习法,首先是詠法,如句題和歌の詠法,漢詩、和歌的朗詠等,其次为和歌创作的必要因素,如歌枕,即境性,素材的着眼,抒发情感所要考虑的场景、人情等因素;和歌语言的运用,如何使用恰切的文字描绘眼前的事物或情绪。此外,作者还在作品中展开了独特的和歌理论表述,如对平言歌的否定,短歌定型论,和歌沿革论,和歌效用论,文学感动的普遍性,诗歌构思论等等。《土佐日记》语言平明简洁、浅显易懂,且幽默动人,展现出儿童纯真的心灵世界,达到了启发孩童的教育效果。
道德情感教育。儿童心地纯洁,涉世未深,因而对儿童的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土佐日记》作为教科书的另外一个重点教育内容就是对儿童思想,尤其是情感方面的教育。
首先是亲情教育。在这一点上,《土佐日记》脱离了以往说教式的教育形式,从父母之爱子的情怀为切入点,通过真实事例,激发儿童爱家、孝顺的意识。纪贯之土佐国守卸任回京之前幼女夭折,这给晚年的纪贯之带来巨大的精神打击。在《土佐日记》中,他以深深的父母之爱与家人哀别的痛惜之情贯穿全篇,在12月27日、1月11日、1月29日、2月4日,2月5日、2月9日直至最后一天2月16日等的日记中,或即景融情作和歌,或与家人团聚,其乐融融的他人家庭作对比,深深表达了失去女儿,老境凄凉的痛苦。纪贯之通过这种独特的视角,辅以烘托渲染等文学手法,唤起年少读者对亲情与家庭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从而达到了亲情教育的目的。
其次是人情教育。纪贯之出生于衰落的世家,对人情冷暖早已深有体会。如在《古今和歌集》中就曾收录他对人世看法的一首和歌“人はいさ心も知らずふるさとは花ぞ昔の香ににほひける”。可见他深谙人事的复杂多变,对世道人心怀有疑惑。加上他远赴土佐任职,更是饱尝人间冷暖。于是讽刺社会便成了《土佐日记》的一大主题,文中,他对人情的淡薄,官纪的迟缓,以及当时社会上充斥着的物欲横流的现象无一不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如12月23日描写土佐百姓摄于新国守的威严不来送行的冷漠;12月26日描写新任土佐国守的虚情假意和逢场作戏以及途中船工的横征暴敛与物欲主义;回京后京都郊外的百姓希求礼品的假意殷勤;到京后邻居疏于照管以致院内凌乱萧条的愤怒,这些描写生动地刻画出当时的世相,引导儿童认识世界,面对现实,并学会如何看待人情世故。同时,在作者对好坏善恶的强烈对比和对这种世相的横眉冷对的批判中,教育儿童立志成为正直、清廉、尽职尽责、充满人性关怀的人的志向,而其间也透漏出作者生于清廉世家的氏族情怀。
此外,还有一些早熟教育的内容。《土佐日记》中涉及一些思春的内容。在日本世袭制度的上流贵族社会中,早熟被视为一种美德。《土佐日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