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音乐剧“全产业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打造中国音乐剧“全产业链”

打造中国音乐剧“全产业链”   国际公认的著名经典音乐剧《猫》既不同于美国传统音乐剧崇尚的以叙事为核心的“剧本音乐剧”(Book Musical),在《猫》里,叙事不是歌舞的目的,而是歌舞的借口。《猫》也不同于英国音乐剧擅长的“从头歌到尾”,而是歌舞并重,被誉为不善跳舞的英国音乐剧界一部成功的“舞蹈化音乐剧”,甚至有演员说“都快赶上舞剧了”[2]。然而,就是这样一部“非典型的”音乐剧,却成为音乐剧历史上的少数奇迹。在世界音乐剧大本营西区和百老汇,都曾创造过音乐剧最长演出纪录。目前,《猫》 仍保持着百老汇演出时间第二长的纪录,在西区则是第四长。   《猫》是作曲家安德鲁· 洛伊德· 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第二个重要创作期的代表作。虽说此次韦伯没有选择“历史性”、“争议性”的题材,但以“猫”的形象贯穿的诗歌集来创作一部音乐剧仍然冒了极大的风险。在艺术上,《猫》被塑造为不用剧情来打动人的“准概念音乐剧”风格,也先于迪斯尼打造了“没有人物,却充满人性”的一部动物题材的成功作品。在产业上,它则成为巨型景观音乐剧开山之作,还带动了西方音乐剧国际制作标准的形成。这样出色的成绩单在该剧酝酿的时候,怕是没有几个人能相信的。随着大奖、剧评、口碑、票房的纷至沓来,三十余年前的“大灾难”、“致命错误”等预言随之烟消云散。   可以说《猫》把最不容易跨越种族、语言、文化的“Book”取消掉了,这正是它得以成功国际化的原因之一,所以《猫》也被看作是一部世界观音乐剧,为“异地共赏,异时共存”打下了基础。虽然没有剧情,《猫》对于戏剧迷们来说也不是普通的流行歌舞表演,相对独立的歌舞段落被赋予了一个精神主轴——“认识幸福的真谛,获得重生”。这个主轴恰恰让人感受到了艾略特童话中的哲理。   自1981年在伦敦首演以来,《猫》的足迹已遍布全球26个国家超过300座城市,为《猫》在全球赢得了超过7300万观众的热烈响应和28亿美元的票房。《猫》的演出主要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版本。   其一,世界定点驻演版本(World Productions),其中以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最具代表性。《猫》的西???演出版本是全球“首演版”;而百老汇版本则是“定本”。另外,在欧洲多个城市也都曾有过超长的驻演记录。   其二,世界巡演版本( Touring Productions)。包括数度欧洲巡演、北美巡演、澳洲巡演、亚太巡演等。曾来中国的就是世界巡演团中的一支,由南非演出班底加上一些澳洲演员组成。   其三,使用本土语言上演的地区版本(Regional Productions)。中文版之前有14个语言版本。比如:从1983年11月11日日本四季剧团(Shiki Theatre Company)在东京(后来还修建了“东京《猫》剧场” )演出以来,日本已经有超过八个城市上演过该剧。2009年11月11日,是音乐剧《猫》日本公演26周年纪念日,这天,“横滨佳能《猫》剧场”正式落成,由此拉开了“Now and Forever”无限期公演的序幕。2010年4月25日,日本四季剧团日语版已经超越了百老汇上演记录7,485场,看来,日本人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超过西区的8,949场了。   2011年,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上海东方传媒和韩国希杰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亚洲联创联手打造的中文版《妈妈咪呀!》的成功有着指标性的意义,也为今后长达5年的产业化运作拉开序幕。经过两年筹备、三轮全国性选角、20周高密度排演,2012-2013年初,亚洲联创(上海)公司又成功推出了中文版《猫》,相继进行了上海、西安、重庆、武汉、广州和北京的六站巡演,并于12月7日北京世纪剧院,迎来了自己的第一座里程碑——第一百场公演。   在中国,对于大多数并不真正了解音乐剧的观众来说,《猫》剧几乎成了音乐剧的代名词。从2003年开始,《猫》作为第一批进入中国的西方经典音乐剧,英文版更是曾三度访华,从上海、北京等少数一线城市,到数个其他一至三线城市按照“一周一地,每周8场(含2个日场)”的巡演模式[3],培养了不少资深猫迷。首度来华时,剧组就曾进行过一些“本土化”元素的尝试,比如“本土化”垃圾,以及“本土猫”的暖场互动等。2009年的来华版本,更进一步增加了《猫》的灵魂歌曲——《回忆》的中文版现场演绎,澳大利亚版魅力猫演员着实将观众的胃口吊了起来。这一切都是对2013年中文版推出的预热。   “引进,合作引进,合作创作,原创探索”的循序渐进的摸索之路仍然是必要的,当然这不是中国音乐剧发展的唯一路径,而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多条道路。音乐剧中文版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算得上“合作创作”了,中文版《猫》可谓在西方经典音乐剧本土化的历程上再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是推进中国(原创)音乐剧艺术与产业发展的必然一步,也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