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侨乡百年老宅孤寂和无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品读侨乡百年老宅孤寂和无奈

品读侨乡百年老宅孤寂和无奈   我是土生土长的文昌人,可我自认对文昌的文化和风土人情知之甚少,在过去的数十年,由于性格等方面的原因,我的生活“宅”得很明显,所以我在文昌的生活半径始终“规矩听话”地围绕我的老家所在乡镇以及我曾经生活的那两个乡镇附近打转,文昌侨乡众多的风景名胜对我来讲都很陌生,尤其是号称“琼东第一峰”的铜鼓岭也就是在我读初中二年级那年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中爬过一次,算起来那已经是近二十年以前的事了。自从高中毕业考上了外地的大学以后,我一直就在岛外学习、工作和生活,只是在每年春节期间回家探亲呆上十多天。文昌对我来讲,只不过是个熟悉的“陌生人”。近两三年,我回到了阔别十几年的故乡生活和工作,带着好奇的眼光,我重新打量和审视了这著名的侨乡,有机会应邀深入到陌生的乡村世界去探访了那些孤寂的“百年老宅们”。   在本次探访之旅开始之前,我就在心里告诉自己,这些百年老宅们其实也跟百岁的老人们一样,有自己的性格和脾气,跟它们握个手,敬个礼就好,不能过度去打扰它们的清静生活。我此行的第一站是位于离文昌市区约10公里的头苑镇松树下村的“松树大屋”,也称符家宅。据说大约在二十世纪初,文昌符氏三兄弟(大哥符永质、二哥符永潮、三弟符永秩)一起在新加坡经商,谋生于橡胶行业,1915年发迹后,用军队护送船只运送堆积成山的银子回乡盖房,并从南洋运回名贵建材,聘请技艺精湛的工匠和设计师,历时3年,于1917年建成极具南洋风格的民居,该房屋占地面积达1737.6平方米。尽管我在出发之前就已经下了功夫做了功课,查阅和了解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可当我站在这雄伟壮观的三栋二层瓦顶楼房的百年老宅面前,还是无可避免地被震撼到了,原来我这美丽的家乡居然还有这么一群与众不同、洋味浓郁的中西风格完美结合的连体建筑群啊!谁说在当今的拆迁时代,中国的建筑物寿命很短暂,短暂到没有三十年的寿命?我眼前的这朵珍贵罕见的中西合璧建筑奇葩不是一直都屹立在侨乡的大地上近百年而不倒吗?我兴奋地在海南省人民政府于2009年5月份颁发的“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符家宅”的石碑旁留了影,而我的这份兴奋不仅是因为我自己也姓符,是本家人,更多的兴奋来源于我感觉我是在跟百年老宅这位特殊的“老人家”合影留念。我好几次都有意识地站在大宅门口往里面眺望,彼时的我思绪万千,仿佛看到这群“百年老宅们”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掌上明珠时代和婀娜多姿的花样年华乃至艳光四射的少妇时代,那可真正是当时社会上让世人流尽口水和口沫的洋化“白富美”啊!其轰动一时的盛大场面和数十年的繁华景象已经不是我所能够想象得到的。   当我的眼光落在斑驳的墙面和长满绿叶和乔木的墙体的时候,我的脑海突然浮现出了小说《红楼梦》里面描绘的荣府盛衰交替史。这座百年古宅同样也经历过一个家族盛衰的历史,也目睹着自己主人家族几代发展和变化的整个过程。尽管这百年老宅的衰落和破败的现状不是这个家族后人的罪过,可这的确是一个令人无奈的现实。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一个家族是不会有长盛不衰的历史的,因为这对整个人类以及芸芸众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在历史朝代的交替过程中连皇帝都是大家轮流来做,更何况是巨富家族。它当然也有自己的产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这不是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所谓的“永远”,这两个字也只是骗人和安慰人的玩意而已,就像处于热恋状态的恋人嘴中的那句“永远爱你”那样的不可靠,这世界上其实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至于“永远”到底有多远?好像只有上帝才知道。曾经有学者提出这样的一个观点,大意是经过若干年后,比如100年或者是200年这样的时间跨度里,人类世界上的财富将被“上帝之手”重新分配,绝对不会永远是“穷者愈穷,富者恒富”的局面,我深表赞同。   我怀着自己的那份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绕着这所百年古宅里里外外走了3、4遍,我看到了那沉默的老水井里面已经长满了青苔和不知名的小草,水井上面已经盖上了铁丝网,它同样也见证了这个院子里面的辉煌和没落。我也注意到有好几间大房子的顶部经不起岁月的腐蚀,被岁月撕开了几个“小天窗”,房顶上有些瓦片已经破碎了,再也挡不住人世间的日晒雨淋了,尽管那上好的黑盐木结构框架还在顽强地支撑着这“年老多病的躯体”。那已经严重毁损的楼梯、院子里部分坍塌的小房子和面目全非的雕花窗户以及长满野草和灌木的庭院,处处呈现出一片破败衰落的痕迹,整个百年古宅群仿佛在向人们倾诉其“人老珠黄,年老色衰”的无依无靠和孤立无助感。据村里的那位管理员介绍,这“符家宅”的后人们现在散居世界各地,但大多数后人都是女性,唯一的一位男性后人已经43岁,至今未婚。我在想,在这个父系氏族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这所孤独的百年老宅唯一可以指望传宗接代,再续香火的就是这位老兄了,由此可见这位身处北京的老兄肩上的重担有千斤那么重啊!可是回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