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与泰国古陶瓷“历史公案”初解.docVIP

磁州窑与泰国古陶瓷“历史公案”初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磁州窑与泰国古陶瓷“历史公案”初解

磁州窑与泰国古陶瓷“历史公案”初解   北朝始烧、延绵至今的磁州窑,是充满生机的艺术奇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磁州窑吸纳了大量的其他文化元素,同时也将其代表性的“白釉黑彩”艺术符号传播到大江南北,风靡海外。泰国古代陶瓷就与磁州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记述这种联系的有关资料却详略、内容不尽一致,纠结成一起“历史公案”。本文拟根据有关文献记载、考古发现以及磁州窑与泰国古代陶瓷的比对研究,对这起“历史公案”进行初步的解析。   有关文献资料与解读   (一)有关文献资料   1.冯先铭先生在《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出土的中国瓷器》一文中记述,“据泰国文献记载,13世纪后期素可泰王朝要求元王朝制瓷工匠到泰国传授制瓷工艺技术”(冯先铭:《冯先铭中国古陶瓷论文集》,紫禁城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87年,第552页)。   2.叶喆民先生在《中国陶瓷史》一书中记述“据国外文献记载,泰国(暹罗)拉麻卡曼国王曾于1294-1300年(元至元三十一年至大德四年)两次访问元大都,并带回陶工传授中国制陶工艺”(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第474页)。   3.赵学峰主编的《中国磁州窑典籍》一书记载,“元大德年间,泰国国王到元大都拜见元成宗时,曾提出招聘磁州窑工”(赵学峰:《磁州窑典籍》,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第36页)。   4.胡德智、万一先《灿烂与淡雅   朝鲜·日本·泰国·越南陶瓷图史》一书中记述,“据《元史》载:在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贞元六年(1295年)、至治三年(1323年),素可泰国王多次遣使来华,回国时带会不少中国帝王赏赐的织锦、瓷器,还带回一些陶瓷匠师”(胡德智、万一:《灿烂与典——朝鲜,日本·泰国·越南陶瓷图史》,广西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158页)。   5.杨永曦在《中国古陶瓷对泰国陶瓷的影响》一文中记述,“据日本学者三木荣民研究(宋胡禄图鉴序言)和征引古文献记载:在公元795年的唐代,传说有中国陶匠十人,到泰国传授烧瓷技艺。到公元14世纪的元代,素可泰国王蓝摩甘亨王为发展泰国陶瓷业,利用到北京进谒元朝皇帝的机会??归途经磁州窑时,又招聘了中国匠师到素可泰开窑传艺,使泰国陶瓷业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杨永曦:《中国古陶瓷对泰国陶瓷的影响》,《中国古陶瓷研究》第八辑,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第202页)。   (二)文献资料的解读   笔者在查证上述文献资料时,注意到不管是中国文献还是国外文献,甚至有明确的年号,遗憾的是均无引注出处,甚者年号有误。笔者又查阅《中国古陶瓷文献集释》(冯先铭主编)、《中国地方志中的陶瓷史料》(梁宪华、翁连溪:《中国地方志中的陶瓷史料》,学苑出版社,2008年,第27-31页)和《中国陶瓷古籍集成》(熊廖、熊微:《中国陶瓷古籍集成》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第6-8页、第160-190页)等文献辑录,亦未发现相关记载。这无意间就形成了“历史公案”。然而上述资料值得重视的是:五处文献记载均指向一个历史时期即元代;一个历史事实即中国工匠到泰国开窑授艺,其中两处指明磁州窑,其余文献记载涵盖了磁州窑,上述五处文献中有三处明确指出中国的工匠到泰国传授制瓷技艺;两处仅有要求(招聘),其中一处指明了磁州窑。据此,笔者以为众多知名学者在其著作中引述的文献,虽详略及内容不尽一致,但不可能是空穴来风。所以,笔者试图通过其它方法来求证磁州窑与泰国古陶瓷之间的关联性。磁州窑与泰国古陶瓷的基本情况   (一)磁州窑概述   磁州窑主要经过北朝、隋唐、宋金及元明清四个主要发展阶段。根据现有的资料,北朝时期主要有曹村、北贾壁和临水等窑场,主要生产各色釉陶、青釉瓷器等。隋唐时期,主要集中在临水窑场,出产青釉瓷器、白釉瓷器,三彩陶器等。宋金时期,主要集中在观台中心窑场,此时名窑俱显,磁州窑以其洒脱奔放的风格、贴近生活的题材以及独具匠心的技艺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并迅速将其符号性的”白釉黑彩”文化元素传播四方,形成了庞大的“磁州窑系”。元明清时期。彭城窑场在临水和观台等地窑场的影响下,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形成了新的陶瓷烧造中心。   (二)泰国古陶瓷概述(本文此部分文字根据谢明豇:《海上丝路·看见东南亚——古陶瓷·陶瓷村·现代陶艺Ⅱ》有关内容整理而成,台北县立莺歌陶瓷博物馆)   目前泰国境内发现的陶瓷烧造系统中,早期没有上釉的陶器,最著名的就是出现在纪元前后的班清文化陶器,有彩陶和黑陶两个系统。最早的施釉陶器有人追溯到7-10世纪Davaravati佛教王国时期的灰釉陶。接着发展的是高棉(Khmer)高温灰釉陶,是高棉王朝最盛期(9-13世纪)生产的。主要有淡绿色或淡黄色的透明高温灰釉器物和黑褐釉器物。13世纪以后,随着傣族的兴起,高棉高温灰釉陶器也随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