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客体间性生态审美基本维度
主客体间性生态审美基本维度
自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主体与客体的间性问题也就随之降生了。面对茫茫宇宙,面对一个外在的、仿佛是异己的大自然(例如洪水、干旱和毒蛇猛兽的威胁),原始时代的人类强烈感觉到被自然界束缚的不自由,于是他们试图挣脱或至少是部分挣脱大自然的拥抱,想象出了一场又一场人与自然之间离奇搏斗的远古壮丽图景,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的神话,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的传说,至今仍让人们心驰往神……这是人类从原始向自在转变的初级阶段,此期的人类虽然怀抱对大自然进行改造的强烈欲望,却因技术力量十分落后(停留在以采摘和狩猎为生时期,甚至更低级的社会阶段),不得不将人类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幻化为神奇瑰丽的想象,在这一漫长历史过程中主客体间性呈现为客体具有压倒性优势的趋势,那些远古时代征服自然的英雄成了人们讴歌与赞美的主要对象(如中国的后羿、西方的普罗米修斯等),而大自然本身固有的某些令当时人类无法把握的部分却被妖魔化为丑恶的东西。值得庆幸的是,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因这种征服性的幻想而遭到过多破坏,人类栖居的地球是美丽而神奇的,主客体之间虽然有不和谐因素(人在自然的强力面前显得不够自由),但在总体上是和谐的、自在的。尔后,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一定程度的提高(进入以农耕和手工业社会),人类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初步尝到了创造的甜头,也偷摘了“伊甸园”中的若干“禁果”(如修筑水利工程,开垦农田,修凿运河等),但在这一历史时期里主体的创造性行为依然受到有限技术条件的限制,尽管在某些局部地区自然生态也遭受到人类较大的破坏(如草原植被因过度放牧而荒漠化),但却依然能够维持着地球生态本身的自在与平衡,大自然容忍了人类的破坏行为,依然放射出美丽的光芒,主客体间性仍然趋于和谐。接下来的工业革命就逐渐改变了人与自然之间这种自在的和谐状态,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飞跃发展,人类掌握了变革自然的强大能力,这种能力的发挥使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时也形成了一种被称之为“现代性”的??我意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步进入对立状态并日趋激化,这是人类由自在向自为转变的阶段。从此以后,人们逐渐习惯于以地球的主人自居,完全把自己凌驾于大自然之上。人们肆无忌惮地、像儿童玩积木一样地摆弄着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即使他们的行为与活动产生了极大的破坏性后果,也满不在乎。因为人类自命为“地球的主人翁”、“大自然的主宰者”,认为自己对其他所有生命形式和自然资源都拥有生杀予夺、任意处置的大权。有人干脆认为人类可以用自己创造的“技术圈”取代“生物圈”。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人类将《圣经》中上帝造人时的“许诺”变成了实际的行动,导致了人类与自然的对立一步步被逼到了极限。非常不幸的是,在这种“主体性”得到极大张扬的认识和实践作用下,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的破坏,美丽的地球家园变得百孔千疮。污浊的工业废水四处横流,有毒的空气中充满着致病的悬浮物,不可再生性资源几乎被掠夺殆尽……人类该向何处去?是任由自己肆无忌惮的行为继续破坏自然生态,最终失去生存的家园,还是将自己置身于自然界之中,看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之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并自觉地承担起维护人类的永续发展的历史使命?“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the question.”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提出的这一超越时代而具有永恒意义的严峻问题,正成为人类生存的现实选择,因为主客体之间的不和谐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予以解决的关键时期。因而,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出场的生态美理论在建构自己的审美理想时必须秉持主客体间性的审美尺度。
一、保合太和
“保合太和”观念出自《周易》,是中国古代具有生态直觉意味的基本思想之一。《周易?乾?彖辞》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在《周易》作者看来,天道正常运行而发挥作用,则万物各自秉受其性,得天赋之命。纯正而不相离,于是就能保持和调整着生命物质的全面和谐关系,这是普遍有利于万物的。这里的“太和”,又称“大和”,指至高、永恒的和谐;“保合”是指阴阳双方保持在一个统一体中,结合而又不分离。故“保合”与“太和”是互为前提的,它们共同为阴阳相互交感创造条件,而阴阳交感是阴阳和合的最高境界。《周易》这里以阴阳和合来解读宇宙万物生长美妙境界的“保合太和”观,其实也非常适合今天我们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主题的生态审美理想。就主客体之间生态审美关系的最高境界而言,应该就是这样一种“保合太和”的美妙境界。因为生态美是天地之大美,自然之大美,也是人与生态环境和睦相处之大美(人是自然生态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它虽然处在自然进化的顶端,但依然是大自然之子)。
正如美国著名环境伦理学家霍尔姆斯?罗尔斯顿所指出的那样,从生态系统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