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批评到学术当代文学经典化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docVIP

从批评到学术当代文学经典化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批评到学术当代文学经典化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

从批评到学术当代文学经典化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   在当代文学批评沉闷乏力,大批文学批评家冲出文学领域而进入到视野无限“广阔”的文化研究的背景下,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成立两年以来所做的工作,其实是寂寞和后退的。他们在21世纪的今天竟然退回到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三十年里,面对不再处于社会热点的那些作家和作品,这种举动冒了落后保守的危险,而落后保守是我们百年来最不能容忍的字眼和姿态了。   几乎没有任何时代的文学批评像现在的批评一样,在从事与文学距离甚远的社会景观批评时如此理直气壮。咖啡馆、超市、粉丝、网络等成为新的批评对象,批评家对文学的感情转移到了社会生活中,甚至简单来说是现代城市的中产阶级生活,它的惟一的合法性来自于西方的文化研究。事实上,新时期三十年以来的中国文学批评,越来越成为西方理论的中国分公司,从营业执照到检疫证明都来自西方。我们的批评家很多时候所作的更像是一群星巴克的有着良好职业素养的招待,在从俄国形式主义、新批评、精神分析、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女性主义等的诸多西方理论配方的指导下,调制味道正宗的西方理论的中国文学批评。我们的大量拿中国文学作品佐证西方理论的文学研究论文,就是这一过程的最好说明和惟一成果。长期的西方理论训练的结果,并不是中国的文学批评有了自己的理论动力和生产方式,而是我们的批评家终于倒了自己和读者的胃口,不得不断了配方奶,干脆就转移到文化研究里纵横驰骋――这个新的领域最适宜掩盖理论武器的陈旧式样和可疑来路。   在所有的移民大潮里,中国当代文学是那个被批评家遗忘和背弃的中式故乡,一个语言的艺术的故乡。最难以理解的是,很多时候我们的批评家几乎只能在咒骂中国当代文学时,才想起它来,似乎它惟一的罪过就是它还存活着,而它惟一的价值就是被中国的批评家谩骂,以表彰他们自己的高尚纯洁锋利。这样的当代文学批评在批评的伦理立场上是坠落的,当然,他们几乎总是能够在某种理论的蹦床上找到安全着陆的落脚点和再次批判的动力。   文学批评的泛化繁荣掩盖了文艺学本身的理论匮乏,在西方理论大宗进口了三十年之后,中国文艺学无法再把创造力问题归结为封闭和保守,中国当代文艺学创新乏力的根源在于批评实践严重缺乏。文学批评很多时候只是在重复已经准备好的西方理论、结论,而没有真正进入当代文学的创作和文本的体验、发现、研究中。不是当代文学毫无价值和感染力,而是我们的批评家没有发现批评对象的价值,他甚至并不准备去理解文本,而只准备宣教和裁决文本。   晚清以来中国百余年的激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实践,如果有什么重要的启示和价值,那就是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警惕理论和理念的难以想象的灾难性的后果。我们最需要的不是进口来的理论和信念,而是对中国现实和历史的了解与研究,实践是治疗理论病的惟一途径和方法。中国当代的文学批评正是在这个方面,毫不例外的属于中国百年来的激进主义进程中的产物,发热的头脑与身体分离,奔跑的路上失去了自己,也毫无例外的需要批评实践的纠偏和补课。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从一开始就确立了自己的学术立场:以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化作为中心的活动目标与学术宗旨。它的研究姿态是同情的、建设的,而不是破坏的、冷酷的;不是批评家靠击杀批评对象来擦亮自己的名衔,而是文学批评在对中国当代文学的阐释、评价过程中,确立一种严肃的经典化的学术立场和研究方式,创立中国当代批评自己的理论领域、路径和话语。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的实践是要证明,在理论之外,还有经验,在西方理论之外,还有中国当代文学自己的品质和话语特点,批评正应从新的文学经验和创造中汲取理论灵感和创生新的概念方法,形成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自己的理论路径。   中国当代三十年的历史发展和社会转型期的纷繁复杂,是中国当代文学和批评具有高度活力和创造力的来源,中国当代文学融汇的新的经验和特质,在平庸的批评视野下是平庸乏味的,只有在同情、犀利的批评视野之下才能被提升转化为新的理论和方法,这并不仅仅是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追求的目标,也是他们正在实践的批评活动。   在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批评中,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确立了经典化的研究路径,其实质是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批评责任的承担和批评的学术自觉建设,它着重于对文学文本的研究路径扫描,价值探寻以及中国批评话语的建设,并以此既区别于一般的文学奖项的评选,比如茅盾奖和鲁迅文化奖等,也区别于过于依赖理论的学院批评,它是及物的文学批评,是立于当代文学文本的新的经验和方法之上的批评实践,也是对独立批评品格和理论创新能力的追求。   在批评路径的选取上,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已经推出了方方、李俊国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化研究丛书”之《经验与原创――2012春讲?张炜张新颖卷》、《革命与游戏――2012秋讲?韩少功格非卷》、《边缘与颓废――2013春讲?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