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四”新文学运动对抗者“困兽犹斗老廉颇”林纾
“五四”新文学运动对抗者“困兽犹斗老廉颇”林纾
摘 要:背负着“译界泰斗”、“古文殿军”等名号的“大文豪”林纾,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被先觉者们当做守旧顽固派的典型,受到集力围剿。期望挽狂澜与既倒,保存封建纲常伦理道德与古文的林纾,拼劲残年以卫道,像困兽犹斗的老廉颇,顽固且可爱。
关键词:林纾 新文化运动 文化继承 绝望的斗争
1918年钱玄同等人在《新青年》冲锋陷阵,和胡适、刘半农等发表了第一批白话诗之后,除了顽固派的反对外,社会上的反应一时还不那么强烈,沉闷的中国思想界,既没多少人赞同,也没多少人反对,“从他们打起‘文学革命’的大旗以来,始终不曾遇到过一个有力的敌人们。他们目‘桐城为谬种,选学为妖孽’。而所谓的‘桐城选学’也者却置之不理。因之,有许多见解他们便不能发挥尽致。旧文人们的反抗言论既然竟是寂寂无闻,他们好像是???在空中挥拳,不能不有寂寞之感”。①为了打破这沉寂的局面,造成文学革命的声势,巩固文学革命的成果,钱玄同和刘半农合演了一场论战的“双簧”,在信中将被新进之士视为“桐城遗老”的林纾拉出来,作为批判的靶子。
一
王敬轩的信中,散发着封建遗老的气息,并故意引出一些遗老来批判,林纾被他们推了出来,“林先生为当代文豪。善能以唐代小说之神韵。?译外洋小说。译笔雅健。如云吟边燕语。云香钩情眼。可谓有句皆香。无字不艳”。②钱玄同以此欲扬先抑,为刘半农的批驳设下伏笔。在《覆王敬轩书》中,刘半农故意以一种不恭敬的嘲弄,以掀起旧派文人的不满情绪,在对“王敬轩”所谓的中国文豪极尽嘲笑之后,转入对林译小说进行批评:一是原稿选择得不精,往往把外国极没有价值的著作,也译了出来;二是谬误太多;三是“以唐代小说之神韵,?译外洋小说”。
“双簧信”果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一方面扩大了新文学革命的影响,另一方面所谓的“桐城谬种,选学妖孽”们也开始进行反扑。北京大学的刘师培和黄侃,以“昌明中国固有之学术”为宗旨,反对新文学。之后,“拼我残年极力卫道”的林纾,先后发表《荆生》、《致蔡鹤卿太史书》、《妖梦》批判新文学运动,指责新派人物“覆孔孟,铲伦常”,并对白话文大加嘲讽。此举受到蔡元培、鲁迅、李大钊等人的批驳。在这种情势下,林纾更是横下心来,“我老廉颇顽皮憨力,尚能挽五石之弓,不汝惧也,来!来!来”!
二
从1919年2月4日起,上海《新申报》为林纾特设“彝叟丛谈”专栏,专门刊发林纾所作的短篇小说,这实际上就为林纾反对《新青年》提供了一块有力的阵地,林纾开始借小说来反对新文化运动。1919年2月,林纾发表了一篇含沙射影、杀气腾腾的文言小说《荆生》。
《荆生》写一个名叫荆生的伟丈夫,在少年田其美、狄莫、金心异(影射陈独秀、胡适、钱玄同)三人聚在陶然亭,一起指摘孔孟提倡白话,说得正热闹之际,突然破壁而入,大打出手,欲杀之,“三人相顾无言,敛具下山”,仓皇逃之。在文中,林纾指责他们的语言是“伤天害理之言,禽兽之言,乱吾清听”,他还希望荆生能把他们杀掉。林纾无力改变新文学顺势发展这个现实,只能幻想有一个像“荆生”这样的人物出来,改变这一切。
时代的潮流是弃旧图新,林纾无力改变,但他却不甘心,以韩愈“原道”自任,期想挽狂澜与既倒,使纲常名教不致中断。他利用和蔡元培以前在杭州时的旧交情,写了《致蔡鹤卿太史书》。以书信体格式,写得彬彬有礼,谦和诚恳,充分显示了和蔡元培的故旧之谊,并表明了作为晚清遗民的立场和维护封建纲常,反对新文化、新道德的观点,把新文化运动的活动阵地北京大学作为攻击对象,并指责新文化运动“覆孔孟,铲伦常”,是禽兽行为;认为白话文是“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绝不能用来写文章。
林纾在还没有把这封信寄给蔡元培之前,寄给了《公言报》,《公言报》于3月18日以《请看北京大学思潮之变迁》为题,发表了林纾这封信。蔡元培在《公言报》上读到了林纾的信,当天即写《致并答林琴南君函》,对林纾的指责一一驳斥,针锋相对,很有点王安石《答司马谏书》的意味。蔡元培把林纾的长信内容概括为两点并加以驳斥:针对“覆孔孟,铲伦常”之说,蔡元培在信中从两方面进行反驳,一是北京大学涉及孔孟思想的讲义里没有“覆孔孟”之说,“《新青年》杂志中,偶有对于孔子学说之批评,然亦对于孔教会等托孔子学说以攻击新学说者而发,除非直接与孔子为敌也”。③138-139二是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仁、义、礼、智、信,这些传统的伦理道德,新文化运动并不排斥。针对第二点“尽废文字,行用土语为文字”的指责,蔡元培说北京大学没有尽废古文而全用白话,“大学预科中,有国文一课,所据为课本者,皆古文也。其每月中练习之文,皆文言也。《北京大学月刊》中,亦多文言之作。所可指为白话体者,唯胡适之君之《中国古代哲学史大纲》,而其中所引古书,多属原文,非皆白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