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战争和生态博弈“航道开通日,就是地球衰落时”
战争和生态博弈“航道开通日,就是地球衰落时”
北极航道的开通,会为各个国家带来金钱与财富,但与此同时,另一份生态危机报告也摆在了台面上:各大国在北极的博弈从未停止,战争种子在这里频繁播下,甚至有科学家预言“航道开通日,就是地球衰落时”……
北极航道的战争种子,在上世纪就已经播下。
1970年4月,北冰洋上一片冰封,肃杀的极地风肆虐着这片极度严酷与寂静的世界。忽然,大片的冰层震动起来,随着冰层破裂,一个黑色柱状物体破冰而出,形成这惨白世界中唯一的黑点……
这个黑色物体,就是美国核潜艇“皇后鱼”号。它在没有任何航行资料的情况下潜行在西伯利亚海底的大陆架上,在冰层穿梭时,突然进入了冰的罅隙,如果保持航速继续前进,潜艇将一头扎进冰里——艇长麦凯伦当机立断,下令不顾与冰层的碰撞而全速倒退,最后,潜艇以暴露行踪为代价顺利脱险,摆脱了葬身“深海冰墓”的厄运。
“皇后鱼”号的遭遇,仅仅是美苏争霸时期,双方潜艇在北极暗战的一个缩影。在那段剑拔弩张的历史中,北极不但是全球洲际导弹最密集的地区。在冰面之下的世界,美苏双方的潜艇也频繁上演着一幕幕追逐与跟踪的“猫鼠游戏””……
洲际导弹最密集的地区
剑拔弩张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从前文所提到的大航海时代的探索开始,人们在数百年中从未停止对北极航道的探索。直到他们发现,这片冰雪世界并非像他们想象的那样贫瘠,而是具有丰富的资源——随后,人类动手了。
在上世纪30年代以前,北极地区依然基本保持着未被开发的相对原始的状态。最先发现北极军事价值的,是纳粹德国的元首希特勒。这个独裁者和战争狂人,敏锐地觉察到如果可以在北极建立基地,他的潜艇、飞机以及铁甲雄狮,将可以轻易地从北边出击,直接威胁爱丁堡、北海乃至摩尔曼斯克沿线,然后横扫苏联全境。
不过,还未等到希特勒实现他的设想,纳粹德国就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群起围攻下轰然崩塌。二战后,世界格局重新洗牌,进入“冷战”时期,北极也成为“美苏争霸”的战场。
当时,核武器已经成为最大的战略威慑武器,但火箭的射程依旧比较短,为了尽可能地靠近对方领土,美苏双方都在北极地区部署了大量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场,北极一下成为当时世界上洲际导弹最密集的地区。
与冰上的种种争霸举动相比,冰下世界的对抗更加激烈。北极地区的磁暴、坚冰和暴风雪,阻挡了包括侦察卫星在内的几乎所有探测仪器的监视,这就让北极的冰下世界成为双方的核潜艇来回穿梭的战场。由于双方都在这一公共区域出没,并没有固定的航线,而且时常互相追逐跟踪,所以经常会发生潜艇碰撞事故,稍有不慎就会葬身在冰层形成的“坟墓”中。
最让人吃惊的是,曾经因为北极航道下的对抗,差点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乃至核战争。
2006年,68岁的尼古拉·巴塔列夫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原因与他曾服役的前苏联“K-19号”号核潜艇息息相关,而授奖理由很简单:他还活着。
“K-19号”核潜艇是前苏联第一艘核潜艇,素有“寡妇制造者”之称。1961年6月18日,在冷战的尖锋时刻,为了向美国展示苏联强大的核力量,苏联举行了代号为“极地之圈”的军事演习。为了参加这次演习,“K-19号”悄悄驶离摩尔曼斯克海军基地,开始了处女航。不料在行驶至挪威海域时,核反应堆的应急保护系统发出了令人心悸的警报:核反应堆一回路密封失效,核反应堆冷却系统的功能迅速衰退。
一旦核反应堆发生爆炸,生态灾难在所难免——“K-19号”本身具有两个核反应堆,艇上还装载着3枚SS-N-4 萨克核导弹,其威力相当于美国1945年投在广岛的原子弹的70倍,爆炸产生的有害物质将随着季风被带到西欧国家。更可怕的是,当时正处于冷战最敏感的时期,美国和苏联的核潜艇和战舰都处于战备状态,这次爆炸很有可能被美国当成苏联的军事挑衅——试图对北美沿岸实施核攻击。那么,北约将可能立即“还击”,而这很可能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最终,为了重新制造出一套冷却系统,以主机大队长巴夫斯季耶夫中尉、自动化分队克尔奇洛夫中尉为首的损管分队的水兵,明知核反应堆舱内的辐射早已超过了人体承受极限,还是在没有任何防辐射措施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冲了进去。经过两个小时的奋战,反应堆的温度终于降到了正常水平,当然,这些参加了抢修行动的水兵随后为之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生命。
在1990年之前,“K-19号”核潜艇的事故是绝对保密的,那些英勇献身的水兵们在夜间被装进铅棺秘密埋葬了,甚至连墓地的位置都没有告知他们的亲人。1990年后,戈尔巴乔夫特别给挪威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写信,认为1961年7月4日在“K-19号”潜艇上的所有人,都应当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喧闹的北极
大国背后的博弈
在冷战结束以前,北极是美苏争霸的战略要地,双方在这里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