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玉米在甘肃引种与传播
试论玉米在甘肃引种与传播
[摘要]玉米在明中晚期时已传入甘肃,甘肃是当时较早引入玉米的几个省份之一,但直到清康熙朝,才开始加快传播速度和加大种植面积,直到民国时,得以在全省普遍种植。本文通过对玉米在甘肃的种植和传播时间、路径及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和归纳,进而总结其对甘肃作物结构、社会经济所起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甘肃;玉米种植;玉米传播;作物结构;社会经济
[中图分类号]K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06-0031-03
玉米者,因其种出西土,初入中国时谓之番麦,又因其曾经进御,故又曰“御麦”,民间以其苜叶俱似蜀黍,其粒又如芡实,大而莹白,多称“玉蜀黍”。除此而外,有关玉米的别称,各地的俗名很多,仅以各地方志和部分专门文献的记载已不下近万种。①关于玉米在我国文献的最早记载,是见于明正德六年(1511)时修的《颍州志》。此种说法长期以来被广泛引用,但亦有学者提出《颍州志》中“五谷部”所载“珍珠秫”并非玉米,而更可能是秫的一个品种。从时间上推测,正德六年(1511)距哥伦布发现美洲当不足20年,再加之玉米的栽培种植时间应早于文献记载,所以《颍州志》中所载是否确为玉米,仍值得商榷。②玉米引进我国的具体时间,学界迄今尚无比较肯定的结论,但明时已传入我国则是无疑的。据明代各省方志中有关玉米的确切记载,明时已传入冀、鲁、豫、陕、甘、苏、皖、浙、闽、两广、滇、黔各省。其中有三个省的方志中的玉米记载出现于16世纪60年代左右,文献记载的时间一般会晚于植物的栽培种植时间,由此推测,玉米引进我国的年代,最晚不迟于16世纪中期。③
史学界认为,玉米传入我国大致有三种途径:其一,由西南陆路传入。由北欧先传入印缅,再由印缅传入我国西南地区。其二,由西北陆路传入。由西班牙传入麦加,由麦加再传入中南亚,最终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入我国西部。其三,由东南沿海传入。由欧洲传入菲律宾,后由葡萄牙人经海路引进到中国的东南沿海。有学者认为,在这三条路径中,由西北陆路传入的可能性较大,只是没有更多的资料佐证,但甘肃栽种玉米较其他大部分省份???则是无疑的。④
一、玉米在甘肃的传播
甘肃,古秦凉之地,以境内有甘、肃两州得名。明代时,甘肃东部隶属陕西布政使司,置临洮、巩昌、平凉、庆阳四府,兰州、河州、秦州等九州。在明季甘肃的方志中,记载玉米的有三处,两处在嘉靖年间,一处在万历年间,其中最早的是嘉靖二年(1523)的《河州志》,其他两处分别是《华亭县志》和《肃镇志》。“番麦”这一称谓最早便是出现在嘉靖三十九年(1560)的《华亭县志》:“番麦,一曰西天麦,苗叶如蜀秫而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实,实如塔如桐,子大生节间,花垂红绒在塔末,长五六寸,三月种,八月收。”由此推断,甘肃地区的玉米引进很有可能是在明嘉靖初期。
河州在今甘肃临夏以东以南,在当时处于中国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而肃镇即现在的酒泉市,地处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所;华亭属现在平凉市下华亭县,也在丝绸之路一带。李应魁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主编的《肃镇志》载:“回回大麦,肃州昔无,近年西夷带种,方树之,亦不多,形大而圆,白色而黄,穗异于他麦,又西天麦。”在明代田艺蘅所著的《留青日札》中亦记载:“御麦出于西番,旧名番麦。”稍后成书的《华夷花木鸟兽珍玩考》中也有类似的叙述。李时珍也同样认为:“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亦早。”从这三处的地域分布和文献所载可知,甘肃地区的玉米很有可能是在明嘉靖初年由中亚沿古丝绸之路引进的。但也有学者认为,西北地区玉米既由古丝绸之路引入,则新疆一带种植玉米的时间应更早于甘肃,但新疆有关玉米的最早记载,也已到了19世纪中叶,所以由此推断甘肃玉米的引入也有可能是经由国内其他路径传播的结果。⑤
笔者认为,其一,新疆一向以畜牧业为主,玉米的引入虽经过新疆,但未必就会早于甘肃栽培;其二,除了考虑当地的经济形态外,其自然条件是否适合玉米的种植也是应作为考虑的范围之内,其实直到目前为止新疆地区都没有大面积的种植玉米;其三,文献的记载与挖掘往往存在着很多偶然性因素,不能因为新疆史料的记载时间晚于甘肃就断言甘肃玉米的传入路径并非来自西北一路。
二、玉米在甘肃的推广
甘肃地处黄河中上游,大部分区域处黄土高原地形区,其地形特点是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另外,径流聚集增加了对土壤的冲刷,从而使土地肥力大量流失。甘肃气候属半湿润半干旱型,年降水量200~300毫米,但年内降水量分布极不平衡,60%左右都集中在夏、秋两季,冬、春两季则干旱少雨。此种极为不平衡的降雨量分布,更造成了在多雨季节甘肃的水土流失量大大增加,而干季则又往往出现严重的干旱。这些条件制约了甘肃地区在农作物品种上的选择方向,即对地理环境选择性不高、幼苗期能耐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