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陈志农对汉画像研究贡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陈志农对汉画像研究贡献

试论陈志农对汉画像研究贡献   摘要:陈志农先生是20世纪颇具影响的艺术家之一,在其一生的艺术历程中,汉画像的甄别、摹绘、编辑、研究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他参与完成了中国首部大型汉画像研究图集《汉代画象全集》的编审,他用艺术家的眼光,从线条造像的角度对汉画像加以系统整理研究,开启了汉画像研究的新篇章。   关键词:陈志农;汉画像研究;线描手稿;贡献   中图分类号:J303文献标识码:A   享有“画界老舍”之称的陈志农先生(1912-2007),是20世纪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1950年,徐悲鸿先生曾撰文评述“其造诣达到一大艺术家的程度,是中国艺术界代表人之一”。陈志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初创时期的研究员,其艺术成就体现在国画、剪影、汉画像研究等诸多方面,今年正值先生诞辰100周年,此文仅就其在汉画像研究领域的贡献加以论述,以示纪念。   在陈志农先生一生的艺术历程中,汉画像的甄别、摹绘、编辑、研究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其研究成果在20世纪中期对我国汉代文化艺术的相关研究起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并对其自身的艺术创作特别是剪影作品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画像石以刻凿方法制成,主要用于墓室、墓前祠堂、石阙等墓葬建筑的建造与装饰,兴起于汉武帝时期,盛行于东汉,汉末衰退,故有汉画像之称。汉画像主要集中在我国山东、河南南阳、江苏徐州、四川中部以及陕西北部,就数量和艺术成就而论,又以山东为最。金石学家自宋代起便已开启了对于汉画像的研究,早期著述多专注于碑文、题榜,对图像并不重视,唯南宋学者洪适曾关注画像石刻的图像本身,其《隶续》第六卷引用了山东武氏祠画像石的木版摹刻图并附有评论,成为对武氏祠画像石乃至整个汉画像艺术最早的研究,清代冯云鹏、冯云鹓的《金石索》以木版摹刻了50余幅山东汉画像,是首部收录汉画像图谱的著作,但在木版印刷的雕版过程中许多细节被忽略或误刻,难以体现画像石原有的造型与笔触,未能传神。19世纪末,借助照相制版印刷技术始能直接复制珍贵拓本,中外学者相继展开多学科研究,引用了相关石刻照片及拓片,尽管这些影像真实呈现了画像石的内容,但因刊行较早,缩影过小,印制效果不精,书中只能看到画像中浅浮雕的轮廓造型,对其雕刻细节、线条表现难以辨别。陈志农先生用艺术家的眼光,从线条造像的角度对汉画像加以系统整理研究,开启了汉画像研究的新篇章。   陈志农自幼随名师鉴赏临摹古画、拓片,17岁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早年曾绘制大量古生物化石,并为周口店猿人头骨复制着色,其高超的绘画功力及对各个细部的真实记录与描绘获得中外专家的赞誉,也为其日后汉画像的摹绘与研究奠定了基础。1945年陈志农应聘至中法汉学研究所(1947年改称巴黎大学北京汉学研究所,由法国和中国学术界合作组建)担任画师,编辑完成了《汉代画象全集》初编、二编。1954年陈志农转入民族美术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前身)工作,在美术创作之余,为所里鉴别、收藏大量有价值的汉画像拓片。在数十年甄选、整理画像拓片的过程中,陈志农先生结合自身的绘画造诣对汉画像,特别是山东地区的汉画像予以研究考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追溯。   一、参与完成中国首部大型汉画像研究图集   ——《汉代画象全集》的编审20世纪40年代,以中法汉学研究所为核心的中外学者策划并实施了编辑《汉代画象全集》的计划,当时“画象石刻之整理与研究,实为前人治史学者所未暇及之一种切要而有意义之工作”①,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傅惜华先生(图集主编)等一批研究者多方收集拓本、比对考证,最终筛选辑录的画像“首求初拓,次访旧拓,或觅精拓,尽力严选,期于存真”②。时任所内画师的陈志农先生主要承担了汉画像拓片的鉴定整理、画像石分布图绘制及图集的编审工作,并为之倾尽心血。《汉代画象全集》初编于1950年刊印,二编于1951年刊印,两编专收山东各地所出画像,共辑录了汉画像538幅,由于20世纪50年代该研究所从北京撤离,未能按计划出齐四编。   《汉代画象全集》堪称中国首部大型汉画像研究图集,它的问世,标志着人们的视线从碑志铭文的浩繁著述中,更多地转入到画像石刻的造型艺术及所刻画的丰富内容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该图集由上海商务印书馆承印,所收录的拓本品质及图像完整清晰程度为后来的图录所不能及,当时该集印数仅200部,且未公开发行,存世数量非常有限。“文革”期间陈志农所藏汉画像资料和《汉代画象全集》曾被抄没,所幸于1972年退回③,一直为家人珍藏至今。当年中法汉学研究所搜集的汉画像石拓片计有数十种,约300余幅,在其关闭前后通过各种途径将藏品和出版物寄往法国,现大部分资料为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收藏④。因而陈志农保存的《汉代画象全集》及编审中积累的一手资料尤显珍贵。   二、在中央美术学院讲授“中国古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