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颜真卿创新精神.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颜真卿创新精神

试论颜真卿创新精神   摘要:颜真卿是中唐时期重要的书法大师,以政治出身,却以书法留名。他的书法艺术极具创造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盛唐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他的成就除了从用笔、结体、章法及墨法等方面全面革新了之前楷书、行草书的面貌之外,更是“二王”之后的又一面伟大旗帜,影响了后世至今的书法创作与情感表达,其创新精神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标杆意义。   关键词:颜真卿 创新 笔法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祖籍山东临沂。生于唐中宗景龙三年(709) ,逝于唐德宗贞元元年(785) ,享年77 岁。他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世称“颜平原”,又称之为“颜鲁公”。颜真卿初学褚遂良,后得张旭亲授,奋力创新,将篆书笔意和张旭草书笔法融会结合起来,革除了前人纤弱的弊病,开创了端庄丰满、遒劲雄伟的新书体,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宋苏轼曾高度评价:“书于鲁公(颜真卿),文于昌黎(韩愈),诗于工部(杜甫)为观止。”   一、从继承到创新的三个时期   颜真卿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无论楷书亦或行草书,都为中国书法史留下了不少经典之作。纵观其楷书、行草书的学习、继承、创作、创新的发展阶段,笔者大约将其划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继承传统,初具面目(45岁以前)。颜真卿为琅琊颜氏后裔,家学渊源,天资聪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在这一时期,上承“二王”的传统,又习褚遂良等初唐四家特点,兼收南北朝书法新鲜营养,在继承传统上用功尤勤。他在拜张旭为师后,张旭的笔法指导令他耳目一新,师法自然,留心自然万物对书法的启示。这个时期,有《多宝塔碑》(752年)、《扶风夫子庙碑》(752年)等存世。启功认为《多宝塔碑》“书写结构严密匀整,风格秀媚多姿,更多地保留了写经的书风”。虽然继承多于创新,却也初具横轻竖重、主次有别的“雄媚”书风。   第二时期:纳古出新,创立“颜体”(46岁至65岁)。他纳新意于古法之中,正式走出“二王”至初唐书法的篱墙,创立崭新的“颜体”风格:运笔上,取篆籀之法,中锋运行,如“屋漏痕”;结体上,方正端庄,稳健厚重,中宫宽绰,四周形密,不以重心欹侧取势,不以左紧右松取妍,而像篆隶以对称的正面形象示人;布白上,字间栉比,行间茂密,以形密取气势,不以疏宕取秀逸。笔画、结体和布白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一时期颜真卿楷书佳作不胜枚举,如《郭氏家庙碑》(764年)、《麻姑仙坛记》(771年)、《大唐中兴颂》(771年)等。代表作《麻姑仙坛记》,点画浑厚沉雄,结体开阔博大,章法茂密饱满。同时,颜真卿在这个时期写下了不少名传于世的行书作品:《祭侄文稿》(758年)、《祭伯父文稿》(758年)、《争座位帖》(764年)及《蔡明远帖》(772年)等。其中《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此为祭文草稿,是颜真卿悼念从兄颜杲卿的幼子季明所写,书写时满怀悲愤地将长期积累的高超书艺充分发挥出来,有惊心动魄之气,无矫揉造作之迹,无愧于“天下第二行书”之誉。   第三时期:臻妙绝顶,人书俱老(65岁以后)。晚年其书法用笔更加雄重朴茂,结体更趋端严朴拙,在老辣中更显新鲜活泼的生机,功力可谓已达炉火纯青之境。此时期的楷书作品有《李玄靖碑》(777年)、《颜勤礼碑》(779年)、《颜家庙碑》(780年)、《自书告身帖》(780年)等。代表作《颜勤礼碑》,为颜真卿晚年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所书碑。运笔劲健,富于变化,藏头则于落笔时隐其锋,护尾则于收笔时回其锋;结体宽绰舒展,笔画间的呼应、起伏,信手而出,空间的随意布置;整碑布局疏与密、隔与通,适度有序,宛若老树绽花,别具风姿。其行书《刘中使帖》(775年)为67岁所作,被人奉为“法书中神品第一”(明汪珂玉《珊瑚网》),此帖为颜真卿闻知叛将吴希光已降、卢子期被擒获的捷报时所写的尺牍。“耳”字末笔拖长竟占一行,其欣慰之情,借此线条一抒为快。且情无尽,意未完,故其下半篇之字比上半篇更大,如心之舒,而线条更加遒逸联绵。   二、颜真卿的创新精神   从以上颜真卿书学的三个时期,我们可以透视其在书学上的创新精神。   颜真卿书法艺术, 最难能可贵的是,能“独立不袭前迹”(宋欧阳修《集古录》)。学而不“袭”,承而能创,故卓尔成家。而且,颜真卿还大量借鉴民间书法的“自然形态” 从敦煌遗书中,我们已经发现唐代民间书手的一种类于颜真卿的写法,如《敦煌写经受菩萨戒文》,大约这种写法在当时并不少见,颜真卿的借鉴、改造自是一目了然。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还是唐代审美风尚与颜真卿主体精神相为融合的结晶。唐人以“丰腴”为美,以强盛博大的大国风采为荣,渗透到各类艺术中,即有雄强大气、坦荡宽厚之韵,颜真卿楷书、行书正与之相谐和,而颜真卿以正气立朝,以忠义殉身,气格更是不凡。   创新精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