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负面报道中人文关怀
负面报道中人文关怀
负面报道,即批评之类的报道,它“集中于那些与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相冲突的行为,及像犯罪、丑闻、性攻击、事故和自然灾害等类似的反常事件”。①
所谓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照,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它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②
目前,虽然许多媒体在张扬着“人文关怀”,但新闻报道中广泛存在的“人文关怀”其实相当一部分流于表面形式和象征意味。人文关怀精神的缺失尤为突出地表现在对战争、疾病、灾难、冲突、动乱、暴力、屠杀等负面报道中。
负面报道中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
1.新闻报道的娱乐化
近年来,新闻娱乐化现象在我国传媒市场愈演愈烈,从最初的软新闻娱乐化发展到硬新闻软着陆,用娱乐的外衣对新闻进行包装,强化新闻事件的戏剧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一味地追求事件的趣味性、可读性和视觉冲击力,用故事化、文学化的手法来表现新闻事件中的“动人”瞬间。
犹记得前几年中央电视台在播放俄罗斯人质危机的新闻报道时,在“当地弥漫着一片悲伤与愤慨之情,别斯兰全市都可以听到向死难亲人告别的哭泣声,工人在别斯兰的墓地挖出了一排排墓穴”如此悲怆的气氛下,拿灾难的死亡人数做充满娱乐色彩的有奖竞猜。③此举之荒唐,令人愤慨。
2.看客式的冷漠
传播学效果研究早已证明,媒体有建构社会环境的功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大众。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态度、观点、情感是会对受众道德标准起重要作用的。一个真正的文明社会,应当伸张正义,谴责暴力,同情弱者,而一个文明社会的媒体有责任引导读者向正确的方向思考,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然而,我们不断看到的却是:
在灾难事故报道中,不少媒体把灾情简单地表现为死亡人数、经济损失等没有生命力的数字。一个个灾难事故就成了一个个数字的堆积。
在法制案件和社会悲剧报道中,相当数量的媒体从业者在肆意侵害当事人的隐私,伤害当事人及其家属。2011年10月13日,2岁的???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但孩子经抢救无效死亡。此次事件中,受伤害最大的莫过于小悦悦的父母。而南方电视台《今日最新闻》和《米线社区》的新闻画面中,一度出现小悦悦父母哭泣的镜头,特别是母亲曲女士曾长跪不起,然而,记者一遍又一遍地提问为什么没有看管好孩子,甚至事发几天后还有记者问她当天的情形。
3.舆论引导的失误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一些媒体为了获取更高的收视(收听)率或发行量,毫不顾忌被报道对象的痛苦、受到的伤害及读者的感受,一味地追求冲击力和震撼力,大肆渲染际遇惨烈的社会悲情,对众多读者的阅读品位和社会认识产生了不良的引导。
比如对灾难中的恐怖信息大肆传布,强调恐惧诉求,或者利用遭遇灾难的个人或家庭的痛苦强调煽情诉求。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一些媒体过多报道被劫持的少年儿童在恐怖分子恐吓和蹂躏下的惊恐之情和血淋淋的场面,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伤害。别斯兰人质事件后,一些当事的青少年寻求自杀,便是血腥恐怖对其心理伤害的结果。
负面报道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美国的普利策新闻奖偏爱负面报道,资料显示,在1917~1990年的580个获奖作品中,约有40%属于“揭丑”类的新闻。另外有40%与战争、犯罪、自然灾害等事件有关。总共11项文字类新闻奖获奖作品中,通常有七八篇属于负面报道。④但是这些获奖作品报道的角度都是与普通市民相关的,报道中都呈现出一种较为浓厚的人文关怀。
所以,即使是负面报道也能体现出人文关怀,这种关怀能“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带给人力量,带给人希望,具有深刻而非浅薄的可读性。
要在负面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媒体从业者应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职业理念。
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谈到职业道德,会有人不以为然。曾经有记者在网络上发表评论说:“如果记者变得‘过于道德’,就无法写出深刻、泼辣的新闻作品。他们会由于十分害怕伤害他人的感情或做错事,而不再锲而不舍地探索真相。”但是,任何职业都不能把自己的职业成果建筑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换位思考,如果你是被报道对象,又会怎么看待记者呢?哲学家康德曾这样说:“越是经常与持久地深思熟虑,有两种事物就越是引起人的赞美与敬畏:这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这句话应该为媒体从业者谨记。
3.坚持最小伤害原则。美国职业新闻工作者协会于1996年修订的《新闻职业伦理规范》中,专设有“最小伤害”一章,包括:“记者应当同情那些因新闻报道可能受到负面影响的人,特别是儿童及没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