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隐在城中庄园寻找都市里豪门大宅
隐在城中庄园寻找都市里豪门大宅
如果单纯地认为庄园只建造在乡野间,那就错了。在重庆都市圈的地理版图上,依然可以见到这样的传奇大院。它们是一座座隐蔽在都市里的“豪宅”,纵然被华丽的高楼大厦所包裹,纵然时光流逝上百年,但与众不同的气质至今清晰可见,好似曾经生活在这里的那些富商、官宦士族们从未走远。
城中庄园代表
谢家大院——位于重庆渝中区道门口太华楼二巷2号,始建于明末清初,由于建国后此处成为民居,人们在楼道里生火做饭,建筑内的雕梁画栋被油污、灰尘掩盖,一些砖瓦、木梯、梁柱摇摇欲坠。2008年5月修复工作正式启动,为修复这座文物级大院,曾专程从越南运来50根楠木。谢家大院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房子四进,进门就是“侯门似海”的感觉,房屋两厢两层,大厅空高近10米,屋内廊柱全是喜庆的朱红油漆,门梁和檐角镂雕,贴金线金箔。
项家院——位于重庆沙坪坝区一中校园内,始建于明代,院落坐西朝东,占地近1000平方米。民国时期,此大院曾被刘湘强征作为军火库使用。
外简内繁,财不外露的谢家大院
上了年纪的重庆人,或许都听说过“汤百万”汤子敬的故事:这个逃荒到重庆的江西小个子,凭借着过人的商业头脑,依仗重庆水陆要冲的商贸地位,在清末民初短短几十年中,积累起万贯家财,成为重庆首富。据说,鼎盛时的汤子敬在重庆拥有的房产多达千栋,号称“汤半城”。人们不知道的是,“汤百万”能够白手起家、富甲西南,全依仗了他师傅兼岳丈谢艺诚的厚爱与提携。而金碧辉煌的谢家大院,也就成了汤子敬在重庆辉煌一生的起点。
说起谢家大院,不得不提及清末重庆最大的布行“谢亿泰”。谢家祖上是“湖广填川”而来的江西移民,至清末已成重庆望族。到谢艺诚一代,谢家涉足绸布买卖。由于重庆本地不产棉花,棉纱棉布均需外地输入,布行成为那时重庆最红火的产业,千厮门旁的棉花街上一度汇集了数十家布行,而凭借深厚的本地背景,精明的商业头脑,谢家的“谢亿泰”逐渐成为其中翘楚。
就在“谢亿泰”最兴旺的时候,14岁的汤子敬只身一人从江西老家流落重庆,在同乡的??家布店做学徒,人品忠厚、聪明伶俐的汤子敬逐渐得到谢艺诚的喜爱,亲自收其为徒,传授为商之道,并委以重任,命其管账,进而将自家千金许配汤子敬。汤子敬这个逃荒而来的外省人,转眼成为重庆望族的乘龙快婿,并因此步入商界,成就了后来“汤百万”的传奇故事。
这个西南首富岳丈的祖宅该是何等的金碧辉煌?好在经历了近百年的城市建设,这座位于重庆下半城繁华地段的百年庄园,奇迹般地完整保存至今,可以让我们一探究竟。初来乍到的访客如果不经人指点,很难在重庆下半城的老房子里找到这座传奇的庄园。从熙攘的解放东路拐向太华楼二巷狭窄的石板路,右手边的高墙里便是这座传奇的谢家大院。仅从近十米的高墙上,外人连庄园内部的一片瓦都无从瞧见,朴素的外墙包裹的却是富丽堂皇的内院。
重庆老城里的深宅大院,受到“寸土寸金”的空间限制,不像乡村的庄园那般有足够的土地建设出动辄上万平米的宏伟大宅。老城里的宅第,能有个几百平米的规模,已算非常奢侈。而谢家大院仅仅现存的规模就有两千多平方米,在老城里绝对算得上豪宅。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仍能在庄园的设计上看出主人对空间的珍惜:大门临街开设,不设常见的院坝;院内天井极为狭小,土地被尽可能的用来建设房屋;房屋空高极高,厢房均设有二层。所有这些措施,大大增加了建筑的使用面积,使这个仅有三进两天井的大院成为重庆老城现存面积最大的一座庄园。
空间的局促限制了谢家大院的规模,庄园却在建筑的细部装饰上下足了功夫,建筑内部几乎所有能用于雕刻的部位,都被装饰上了满工的雕刻,檐下的撑拱雕龙画凤、彩绘描金,木雕的窗棂富于变化、繁复精巧,尤其是每只额枋下的花罩子、花芽子雀替,采用三层透雕手法,在方寸间表现出戏曲场景、花鸟鱼虫,是巴蜀木雕难得的艺术珍品。
就在如此局促的环境中,房屋的主人还是在刻意的营造着雅致的小环境,天井中几株盆栽的凤尾竹,一个长满青苔的石缸,便将乡间庄园山环水抱的意境移入了自己这闹市中的“大隐之居”。
因商而兴,山城多豪门
谢氏一族的发迹,正是山城重庆商贸繁盛的一个缩影。扼两江交汇,控巴蜀要津的重庆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然而由于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土地相对贫瘠,从战国张仪筑城到隋唐置渝州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重庆的重要性却仅仅停留在军事层面上,商贸经济极为落后。
到了宋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汇长江上游诸水系的重庆,其商贸地位终于得以显现。今天四川、云南、贵州等各地的货物皆经由重庆转口贩卖。四川盆地的粮食、布匹,云贵出产的马匹、山货,以及重庆本地烧制的黑釉瓷器皆经由重庆转销至长江下游。重庆地区的人口数量在这一时期明显增加。根据史籍记载,从北宋初年到南宋中期的200多年时间里,重庆人口总数增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