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生产队里集体劳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难忘生产队里集体劳动

难忘生产队里集体劳动   “生产队”早已成为历史。但父母和我们这代人青少年时期都在生产队劳作生活过。   那时,几亿中国农民都劳作生活在生产队,不少城市居民和知识青年也都要下到生产队劳动学习。现在五六十岁的许多国人都有着许多关于“我们生产队”集体劳动的深刻记忆。   我的老家在大理洱海边的农村,在记忆深处,年轻时参加集体劳动时的那些场景,总是历历在目,终身难忘。   种植   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国家对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对农业生产下达指令性种植计划,生产队只能按照国家下达的计划来安排种植,不得自行安排。当时强调以粮为纲,要求以粮食种植为主。小春用150亩左右种小麦、蚕豆和洋芋,用20多亩作秧田和种油菜:大春绝大部分种水稻。拿出几亩种芋头。稻谷、小麦、蚕豆,加上洋芋按照五比一折算成原粮后,全年粮食产量在9万多公斤。从自然条件和经济效益来说,我们认为小春这一季比较适合种蚕豆和洋芋,种小麦是不划算的。因为蚕豆和洋芋的产量较高。亩产可以分别达到400市斤左右和近3000市斤,而小麦的亩产只有三四百市斤。蚕豆交国家之余可以用来喂猪,蚕豆的副产物一豆干、豆糠也可以用来喂猪。洋芋除了少量折抵粮食交国家和自己食用外,大部分可以出售增加家庭经济收入,还可以用来换小麦。我们队里曾经用洋芋与祥云人换小麦,最好的时候3.5市斤洋芋换1市斤小麦,差一点也是4市斤换1市斤。也就是说,我们种一亩洋芋等于种了两亩小麦。当然。种洋芋的成本要比种小麦高一些。从工序和对下一季的影响来说。小春这一季种蚕豆和洋芋也是有利的。种蚕豆的工序简单,不用犁田,不用薅锄;蚕豆根上长的根瘤菌可以肥田,而且蚕豆的生长期短;种洋芋施的农家肥多,洋芋的叶、茎可以作绿肥。种小麦则正好相反,不仅效益差、工序多,而且生长期长,收割时往往已经进入雨季。当时,虽然不知道“调整结构”、“比较效益”这些词汇,但从道理上来说,农民并不笨还是知道的,可是,有一年,我们准备多种洋芋,用洋芋换小麦。此事被大队领导知道后。直接带领团员青年把洋芋种挑走了。还有一年,为了解决群众的??计问题,我们拿出了一块五亩左右的大田种芋头(芋头既可当菜又可当粮),公社领导知道后,亲自赶着牛把刚出苗的芋头犁了。这两件事一直让我感到很遗憾、很困惑。   大春这一季,水田全部用来种水稻。当时稻谷产量比较低,一般也就是六七百市斤。到了1977年那一年,由于换了新品种,加上开始使用化肥,稻谷获得了丰收,亩产接近九百市斤。这是我们生产队历史上收成最好,社员口粮最宽裕的一年。   犁地   “种田不用巧,深耕加粪草。”   我们生产队大约有三、四对耕牛,由耕牛负责整个生产队蚕豆田、小麦田、秧田、稻田的犁和耙。犁地采取的是二牛抬杠,一人扶犁,一人牵牛的配合方法。耙地也是二牛抬杠,一人踩耙,一人牵牛。耙地用的耙子用比较坚硬的木料做的。为长方形的一个方框,前后排下方装有木齿。耙地时,人要踩在耙上。犁地的任务是翻土和松土,耙地的任务是对已犁过的土块进行压碎和平整。扶犁和踩耙的往往是老把式,牵牛的则往往是小男孩。小男孩除了牵牛,还要负责烧开水、烤茶、泡茶。耕牛是生产队的宝贝。平时交由社员分户饲养,犁地时会受到特别关照,可以享受吃豆面、豆糠的待遇。耕牛是舍不得杀吃的,但是,如果耕牛老死或意外伤亡,队里也舍不得丢弃,会用来炖牛头蹄、牛烂烀,改善一下社员生活。   70年代初,公社成立了农机站,拖拉机开始代替耕牛、旋耕机开始代替犁和耙承担了部分犁地、耙地任务,犁地、耙地不再完全依靠耕牛,耕牛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换种   “种子不好,丰收难保。”   “种子不调,收成不好。”   过去我们国家的农业科技比较落后,新品种的培育比较缓慢,加上交通不便。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种的大都是老品种,而且是生产队自己留种,影响了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直到上世纪70年代,这种情况才开始发生了一些改变。农业科技水平有了一些提升,交通运输条件也有了一些改善。当时可能因为州农科所设在凤仪,凤仪又是全州粮食主产区、政府非常重视凤仪地区粮食生产的缘故。凤仪的粮食产量比较高。我们的土壤是砂壤土。我们认为去凤仪换种子。会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于是我们的老队长就带着我去凤仪考察。后来,我们就去凤仪买稻谷、小麦、蚕豆种子。运输种子用的是我们生产队的木帆船,船就停靠在凤仪满江海边。有一次我还一个人带着1000多元去凤仪交钱。那时1000多元钱可是巨款啊,事后想起来,我还为队里给予我的信任而感动,也为我的胆大而自豪。洋芋种子是去迪庆的中甸,即今天的香格里拉买。因为那里的气候寒冷,到我们这里栽种更有利于洋芋产量的提高。   在水稻育秧方面,当时也作了一些试验。过去水稻育秧。最早是在田里育旱秧:后来曾经试验在室内育秧,但没有成功,只好改为在田里育水秧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