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麻醉恢复期的严重并发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麻醉恢复期的严重并发症

麻醉恢复期的严重并发症 麻醉科 陈志良 麻醉恢复期的严重并发症 全身麻醉 小儿基础麻醉 腰麻 硬膜外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 一、全身麻醉-----麻醉恢复期的严重并发症 1.1 术后疼痛 病人苏醒后最多的主诉是周身不适和疼痛,根据peskett对13266例麻醉并发症的调查,术后发生剧烈疼痛的发生率为0.7%-1.2%,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是多系统性的, 1.1.1 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多系统性影响: ① 心血管系统负担增加 ② 肺顺应性、通气功能和血氧合功能降低 ③ 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产生负氮平衡 ④ 胃肠道功能抑制、恶心呕吐、尿潴留 ⑤ 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抑制 ⑥ 机体的凝血机制发生异常 ⑦明显的情绪异常 1.1.2 处理方法: 1. 超前镇痛 神经区域阻滞、中枢镇痛药物、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联合镇痛 2. 联合镇痛 术前、中、后联合应用镇痛药物;多部位;同一部位多种镇痛药物 3. 病人自控镇痛 PCA 1.2 反流与误吸 1. 引起反流与误吸的主要原因 ① 病人咳嗽或用力挣扎 ② 术后留置胃管 ③药物:吗啡、哌替啶和地西泮 1.2 反流与误吸 2. 高酸性胃液误吸后的严重后果: 急性呼吸道梗阻和肺部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麻醉恢复期发生呕吐和返流的严重后果,在于胃内容物的误吸,以致造成急性呼吸道梗阻和肺部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高酸性胃液(PH=2.5)误吸后,即时3~5分出现斑状乃至广泛肺不张,-毛细血管破裂,肺泡壁显著充血,也可见到间质水肿和肺泡积水,病人早期很快出现低氧血症,可能与继发行反射机制,肺泡表面物质失活,肺泡水肿、肺不张有关。同时由于缺氧性血管收缩可能出现肺高压症。 1.2 反流与误吸 3.全麻后拔管反流与误吸的重要因素,因此气管导管拔除时必须达到一下拔管指标 : ① 吞咽反射、喉保护性反射恢复 ② 潮气量达到6ml/kg ③ 呼吸频率达到13次/分 ④ 吸空气的情况下血氧饱和度高于95% 1.2 反流与误吸 4. 误吸后的处理 ① 取头低足高位,并转为右侧卧位,使误吸物易于从口腔清除 ② 迅速清除反流物后气管插管 ③ 应用生理盐水5~10ml反复冲洗气管或用双腔导管分别冲洗两侧支气管 ④ 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反比通气(IPV)提高氧合作用,避免PEEP、CPAP、SIMV对心排出量的影响,可减少气压伤。 1.2 反流与误吸 4. 误吸后的处理 ⑸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防治继发性感染 ⑹应用稀释的5%碳酸氢钠溶液中和气管内的酸性误吸物 ⑺解除支气管痉挛,经静脉或气管内应用支气管扩张剂,使呼吸肌耗氧减少 ⑻吸入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吸入后快速与血红蛋白结合,有选择性扩张肺血管作用,肺血管阻力显著下降,肺内分流率明显降低 1.2 反流与误吸 4. 误吸后的处理 ⑼ 大量应用类固醇激素可在48小时后减少肺纤维化的发生,减少呼吸支持过程中的肺炎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增强肺表面张力,对抗肺水肿,改善肺顺应性。 1.3 呼吸系统并发症 1、呼吸道梗阻 2、喉、支气管痉挛 3、肺水肿 4、急性肺不张 5、肺栓塞 1.3 呼吸系统并发症 6. 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围麻醉期呼吸功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呼吸功能的改变进而会累及循环功能,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有必要做好麻醉期间的呼吸管理。 1.4 循环系统并发症 1、原因 a. 原有高血压病史 b. 疼痛 c .吸痰刺激 d.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 e.术后恶心、呕吐 f. 使用升压药不当 g.其他 寒战、焦虑不安以及术后躁动等,均可使心率增快、血压上升 2、处理 1.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不仅镇痛良好,且能减少全麻药的用量,有效控制手术时有害刺激的传入。另外还有利于病人早期拔管,病人清醒后手术区无疼痛,可保持病人安静合作。不但对减轻术后疼痛有效,而且抑制应激反应,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 2.充分镇静、镇痛 在吸痰和拔管前3~5min 注射地西泮0. 1mg/kg或咪哒唑仑1—2mg和1%利多卡因(1mg/kg),不仅可消除气管内吸引及拔管式的心血管反应,使循环相对稳定,且可减轻咳嗽反射,降低耗氧量。 3.减少吸痰刺激 一旦呼吸功能恢复正常,循环稳定,应考虑尽早拔管,操作时,动作应轻柔,滞留时间不要过长。 4.防治术后躁动 应针对发生躁动的原因作相应的处理,若原因较为明显,应立即予以消除,力求使病人安静,解除有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