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修改).pptx

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修改).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 中国专家共识;急性中毒是指人体在短时间内接触毒物或超过中毒量的药物后,机体产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病情复杂、变化急骤;严重者出现多器官功能的障碍或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在美国,损伤相关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中,中毒是第二大原因 。 美国中毒控制中心国家中毒数据系统(NPDS)2014年年度报告 : 2014年有毒物质暴露报告数超过 289万人次; 其毒物暴露主要集中在20岁以下低年龄段,占61.28%; 毒物暴露途径,以消化道摄入为主,占83.7%; 意外接触是主要接触原因,占79.4%; 毒物暴露地点93.48%集中于家庭;;毒物类型以药物和日常生活用品为主 前五类毒物分别为镇痛药 (11.3%),化妆品/个人护理产品 (7.7%),家庭清洁物质 (7.7%),镇静剂/安眠药/抗精神病药 (5.9%),以及抗抑郁药 (4.4%)。 5岁及以下儿童最常暴露五种毒(药)物依次是化妆品/个人护理产品 (14.0%),镇痛药(9.3%),家庭清洁物质 (11.0%),异物/玩具/杂项(6.7%)以及外用制剂 (5.8%)。 ; 我国卫生部2008年发布的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和农村损伤和中毒是继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后的第五大死亡原因,占总病死率的10.7%。;我国目前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的数据;有研究对1994年到2007年我国发表的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的文献进行检索,在检索到的714篇文献中符合预定要求的有24篇,研究表明: 急性中毒男女比例为1∶1.31,女性中毒例数明显高于男性。 急性中毒患者,年龄集中在20~29岁和30~39岁,尤其是20~29岁,占40.28%。 从急性中毒原因来看,有意接触毒物者高于意外接触者,自杀是急性中毒的重要原因。 急性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为主,地点以家庭为主;静脉注射途径多在娱乐场所出现。 ;急性中毒的毒种主要有药物、乙醇、一氧化碳、食物、农药、鼠药6大类; 乙醇作为单项毒种在中毒物质中占第一位,乙醇中毒集中在青壮年群体,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药物中毒以治疗性用药为主,最常见的是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 急性中毒病死率为1.09%~7.34%,其中农药中毒占急性中毒死亡的40.44%;急性农药中毒病死率为7.12%~9.30%; 农药中毒种类主要是有机磷农药和百草枯,百草枯中毒病死率为50%~70% 。 ;食物中毒在急性中毒中仍占有重要位置。 一氧化碳中毒与北方冬季家用燃煤取暖以及目前家庭使用燃气、热水器或以液化石油为燃料的火锅有密切关系。 ; 1998年欧洲中毒中心和临床毒理学家协会 联合国际化学安全计划和欧盟委员会 推荐了中毒严重度评分(poisoningseverityscore,PSS)(表 1)。;;;;中毒严重程度评分标准分五级: 无症状 (0分):没有中毒的症状体征; 轻度(1分):一过性、自限性症状或体征; 中度(2分):明显、持续性症状或体征;出现器官功能障碍; 重度(3分):严重的威胁生命的症状或体征;出现器官功能严重障碍; 死亡(4分):死亡。; 在目前已知的所有急性中毒种类中,除非已有明确的针对该种中毒的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其余急性中毒均推荐参考PSS,实行急性中毒病情分级并动态评估。; 毒物进入人体后,产生毒性作用,导致机体功能障碍或 (和)器质性损害,引起疾病甚至死亡。 中毒的严重程度与毒 (药)物剂量或浓度有关,多呈剂量效应关系。 不同毒物的中毒机制不同,有些毒物通过多种机制产生毒性作用。;;急性中毒的诊断主要根据毒物接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 目前临床上尚无法做到利用实验室毒物分析来快速明确诊断所有的毒物,因此急性中毒诊断时应考虑以下原则。;;患者毒物接触史明确或有毒物进入机体的明确证据而无临床中毒的相关表现,患者可能处于急性中毒的潜伏期或接触剂量不足以引起中毒。;毒物接触史明确伴有相应毒物中毒的临床表现,并排除有相似临床表现的其他疾病,即可做出急性中毒的临床诊断; 有相关中毒的临床表现,且高度怀疑的毒物有特异性拮抗药物,使用后中毒症状明显缓解,并能解释其疾病演变规律者也可作出临床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有确凿的毒检证据,即可靠的毒检方法在人体胃肠道或血液或尿液或其他体液或相关组织中检测到相关毒物或特异性的代谢成分,即便缺乏毒物接触史,仍然可以确诊。;具有某种毒物急性中毒的相关特征性临床表现,缺乏毒物接触史与毒检证据,其他疾病难以

文档评论(0)

renwofei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