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程学琴中国竹乡学前教育举旗人
程学琴中国竹乡学前教育举旗人 在浙江北部,有个“川原五十里,修竹半其间”,毛竹蓄积量和商品竹产量均名列全国第一的安吉县。安吉亮点很多。是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也是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美丽乡村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曾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安吉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 安吉还有一个熠熠闪光的亮点,那就是安吉是中国农村学前教育的一面猎猎飘扬的旗帜。而高高举着这面旗帜,推动、带领中国竹乡幼教团队进行卓有成效的农村学前教育改革的人,就是从1998年开始担任县教育局幼儿教育管理培训中心主任的程学琴。 安吉幼教名声远播 2004年,在程学琴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安吉激活机制,实现了幼教事业超常规发展,由此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称号。程学琴领衔开展的“农村幼儿教育管理机制和发展策略”课题研究成果获全国21世纪幼儿园管理高级论坛论文评选一等奖,获2005年浙江省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让安吉孩子接受优质的学前教育是程学琴一直以来的理想,为此,她主持了“开发利用竹乡资源,创建低成本高质量的农村幼儿教育”的课题研究,并于2005年8月在全国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经验交流会上作介绍,该研究成果还多次在浙江省交流推广。同年,程学琴带领幼儿园开展了“安吉县贯彻实施《纲要》——利用自然资源创设幼儿主动学习的玩具材料”展评活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中国创意性活动之竹工艺玩具创作大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 安吉学前教育模式传千里。安吉县教育局在2004年12月教育部召开的全国幼儿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社会变革时期幼教事业的发展与管理——创新机制,实现山区幼教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大会发言,在2006年6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ECCD项目启动会上作了“强化管理,激活机制,保障农村幼教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专题介绍,在2008年10月全国“托举希望、发展新农村幼儿教育”研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有关论文获一等奖。2009年,安吉的“村镇一体化学前教育管理模式”经验,在全国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活动中入选浙江省“30年教育历程,30件教育大事”。 全国先后有27个省(区、市)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到安吉考察学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孟宁主任、德国著名幼儿运动学专家齐默尔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全国各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各省(区、市)秘书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连续3任分管学前教育的司长等都先后到安吉考察,总结安吉经验。 “不做事,对不起昏暗灯光下的孩子” 安吉学前教育事业的成功,与程学琴的勤奋和智慧分不开,更与她深厚的学前教育情怀有关。 1990年,程学琴还是县幼教教研员。一次,她去县内上梅村一个与当地小学只有一墙之隔的幼儿园开展活动。在这里,程学琴看到了一个迥然不同的景象,小学教室地平窗明,桌椅板凳整整齐齐,而幼儿园活动室的地面坑坑洼洼。屋顶上一根电线吊着一只灯泡,一个破架子上支着一块斑驳的小黑板。孩子们用的是小学生用过的、凳腿锯短了一截的凳子。活动室里,四五岁的孩子们悬着脚趴在桌子上写字,好多小脑袋刚刚能探出桌面。 见此情景,程学琴很是心酸:“一堵墙隔了十多年!学前教育太亏了!”她决心为改善安吉的学前教育做事:“不干事并没有人怪我。但对不起那些昏暗灯光下的孩子!”同时,她也感觉到,要让学前教育得到切实的改善和发展,就要有像办小学教育那样的体制和机制。 “让幼儿园姓‘公’” 1998年7月,当了14年幼教教研员的程学琴开始负责县里的幼教行政工作。虽然过去了多年,但上梅村的那一幕仍经常浮现在她的脑海中。 此时的安吉基本实现了“村村有幼儿园”,但由于山区人口密度小,不利于规模化办园,农村幼儿园绝大多数只是一个混龄班。全县200多个幼儿园(班),没有健全的管理网络,像一盘散沙。农村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不足40%。农村幼儿教育处于多头管理和无序状态。幼儿园的经费常常被克扣挪用。政府投入的幼教经费只占全县教育经费的0.89%。而且都给了教育部门办的4所乡镇中心园。园舍简陋,桌椅破旧,玩教具严重缺乏,程学琴那年在上梅村幼儿园见到的景象并未消失。 程学琴下决心要大力改变办园条件。她花了4个多月的时间,对全县幼儿园一家一家进行调查,核对数字、登记造册。她走遍了全县264个村庄,把所有大大小小的幼儿园,包括个体办的,家庭式的,甚至深藏山里的幼儿园都摸了个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深入思考,她做出了理顺幼儿园管理体制的方案。当时的教育局长看到方案后问:“周边县市区有没有这样做?做怎么样?不做又怎么样?”程学琴回答:“没有借鉴的经验。但是请相信,做——虽然会面临许多困难,但是在您任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