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有效性思考.docVIP

情境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有效性思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情境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有效性思考

情境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有效性思考   历史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当时的历史环境,并使其迅速且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体会历史人物的思想感受,使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从更深层次理解历史,做到历史教学的“神入”,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提升学习历史的兴趣。达到情感升华,从而促进他们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学习“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这一部分内容时,根据教材特点,我充分地使用了情境教学法。整个专题教学过程我一共设计了三节课:   第一节课明确基础。引导学生通读教材,了解基础知识,了解教材的基本线索,形成整体概念。第二节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资本主义发展的风雨历程,我把学生置于一个历史人物的位置上,写一篇小说描述一下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节课交流评价。学生在完成第二节课任务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批阅,然后选出小组中优秀的与其他组交流、评比,这样既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培养了竞争意识。下面是我选取的一篇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我这一辈子   现今已是风烛残年,及填沟壑之时,蓦然回首,竟然发现,自己的一生原来是在商海沉浮中度过――   1841年我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由于家中兄弟姐妹很多,自己又非父亲的嫡妻所生,所以我一直备受冷漠,从小成长在这样一个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家庭中,迫于生存,我也学会了弱肉强食。   在我20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将我叫到跟前,一改往日严肃,满脸和蔼地对我说:“二伢,爹岁数大了,你也不小了,我也知道,你希望去外头闯闯,明天,你去库房支一千两银子,自己去外面闯闯吧。”   几天后,我揣着银票只身一人来到广州,住进了客栈,整日无所事事,一天我正在喝茶,忽听两个商人模样的人正谈得起劲,我仔细一听,原来是广州新开张一家机器作坊,生意很兴隆,我听了,那颗心开始蠢蠢欲动。   1862年经过多方筹备,我的“二伢面粉厂”开张了,由于用洋磨磨出的面粉细腻漂白,所以生意兴隆。几年后,我便成为腰缠万贯、有头有脸的人了,而且又雇了十几个工人,后来我娶妻生子,过着一般富人的平常日子。   好像是1890年的一天,我正在厂中监督工人,忽然家丁来报,官差来了,还有几个洋人,我心里很是忐忑,急匆匆回了家。   回到家,便见官差正襟危坐,我连忙上前招呼,官差一挥手,“不用了,我只是来告诉你,你的厂子被洋大人征用了,限你三日内停产”,我听了,只觉眼前一黑,便不省人事。就这样,我的厂子被迫关门大吉。   凭着积攒的钱,我们一家人坐吃山空,一直到1898年7月份。一天,我正在院中晒太阳,忽然一个远房表弟来了,手里拿着一份报纸,我招呼他坐下,拿过报纸,一眼就看到了“定国是诏”四个大字,我仔细读了一遍,不禁喜出望外,我感到:我的第二个春天来了。   一个月后,我的面粉厂又开张了,生意兴隆,正当我准备扩大经营时,却传来变法失败的消息,街上开始有官兵抓人,我的面粉厂只好再次关门。   风声平息后,面粉厂虽又开张了,生意却日渐衰败,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两年后,北京传来噩耗,父母病逝,原因是由于洋人的惊吓。   1911年听说辛亥革命成功,心中一阵欢喜。1912年听说“中华民国”成立,感到有些欣慰。1915年听说袁世凯称帝,心里有些悲痛。1916年我的面粉厂又兴旺起来,并且产品出口欧美等国,我又成了富人,不过我心已麻木,没有太多的欣喜,我知道此景不长,果如我所料,1920年厂子倒闭,我重病卧床。   回想这一辈子,大起大落,跌宕起伏,有悲有欢,唉,我这一辈子。   作为一名高一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能够完成这篇小文章,可以看出他对历史有了充分的理解,把中国资本家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痛恨与依赖,以及内心的无奈写得淋漓尽致,另外,这篇小说对时间和历史事件的把握也极其准确,还间接介绍了一些其他相关的历史事件。对于一些细小的知识处理得也很好。例如,1898年“二伢面粉厂”重新开张,两年后,北京传来噩耗,父母病逝,原因是由于洋人的惊吓,在这里这位学生就是把八国联军进北京作为历史背景叙述的。所以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可以看出这位学生对中国近代乃至以前的一些历史知识掌握得非常好。   这堂课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本单元教学通过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段历史,避免了以往历史教学的枯燥无味,学生以高昂的姿态走进了这段历史,体会历史人物的辛酸,同时通过交流评价以及查找资料的过程强化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生本”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兴趣、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但是,当我对这节课深入思考的时候,我深刻地认识到在一种新理念、新方法的掩盖下这节课的许多缺点被我视而不见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