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骅中德关系积极推动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家骅中德关系积极推动者

朱家骅中德关系积极推动者   朱家骅是著名的民国教育家、地质学家、国民党党务活动家,他虽然未在外交部门正式任职,但却是中国外交的重要参与者和民间外交的积极推动者。尤为值得称道的是,他积极推动和促进了中德关系的发展,后又成为中国援助韩国等周边民族独立运动的重要人物。   两次留学德国   朱家骅,字骝先,1893年5月生于浙江省吴兴县一个商绅家庭。1908年考取德国医生创办的同济德文医学堂(同济大学前身),并加入同盟会。1911年进入上海同济德文医学校。191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朱家骅少年时代就结识了国民党元老张静江,为日后个人发展奠定了基础。   1914年,朱家骅入德国柏林矿科大学采矿工程学系学习,曾获张静江资助。1917年初回国,担任北京大学预科部教授,成为中国第一代德语教授。   1918年,朱家骅在蔡元培帮助下获得教育部资助,公费留学到瑞士研究地质学。1920年转学德国柏林,1922年获柏林大学地质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到瑞士苏黎世大学研究英文和经济学,后又到法国、比利时、英国等地旅游参观。1924年1月回国,再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兼德文组主任。1926年转任广东大学教授。   推动德国军事顾问团来华   1926年起朱家骅开始从政,先后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教育厅长兼中山大学副校长、浙江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等职。1929年3月出席中国国民党“三大”,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逐步成为蒋介石的心腹人物。   在长期的从政经历中,曾历任中央大学校长,教育部长,交通部长,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代理院长,浙江省主席、军事委员会参事室主任,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常务委员会主任,“中统”局长,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行政院副院长等重要职务。   中德关系在国民政府外交中占有重要地位,朱家骅是蒋介石与德国政府建立联系的核心人物。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对推动中德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6年夏,蒋介石委托时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的朱家骅寻找德国军事顾问人选,朱家骅立即与他的德国老师马契奥斯教授以及德国军界几位名将进行联系,但由于中国国内局势不稳,为这些军人拒绝。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朱家骅再次奉命邀请德国退役军官担任其军事顾问。国民政府和德国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尤其是军事关系,源于朱家骅和张静江等人对马克斯?鲍尔的大力引荐。   1927年12月初,朱家骅介绍马克斯?鲍尔到上海会晤蒋介石,在朱家骅陪同翻译下,与蒋介石进行数次长谈,成为蒋的军事顾问。1928年8月17日,《中德关税条约》签订,中德外交关系以德国军事顾问团在华活动以及中德经济贸易合作为发展的“两条主线”。   德国顾问团全面介入了国民政府的军事、训练、航空、国防等要害部门。在朱家骅的积极推动与努力下,不到十年间,国民政府在长江流域初步建立起国防工业与新式陆军,为日后的持久抗战奠定了军事基础。1929年6月鲍尔因患天花在上海病故。1930年初,朱家骅在蒋介石授意下,通过中国驻柏林使馆邀请德军名将鲁登道夫担任德国军事顾问团总顾问,鲁登道夫推荐了乔治?佛采尔担任此职。   其后,德国“国防军之父”塞克特应邀访华。1933年5月,蒋介石派遣朱家骅全程陪同塞克特,访问考察中国军事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塞克特视察了长城各口的中国军队,进行实地调查,提出《致蒋介石元帅陆军改革建议书》。朱家骅代表中国政府向其赠送了34件珍贵礼品,而且组织人员翻译塞克特临别时赠送给蒋介石的著作《德国国防军》和《一个士兵的思想》。塞克特建议蒋介石:以欧洲军工企业为基础,建设中国的兵工厂,增加军火自给,以免在关键时刻受制于人。这个建议被采纳,随后,国民政府全力发展军工企业,为抗战爆发时保证中方军火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1933年11月初,正在上海的朱家骅突然接到宋美龄的电话,她代表蒋介石吩咐朱家骅再度邀请塞克特来华,此后朱家骅与塞克特数次信件往来,几度交涉,促成塞克特二次来华。   对于德国军事顾问团在中国的存在和发展,朱家骅起了重要作用。从1926年至1944年,大多数的中德合约都经过朱家骅之手。在朱家骅的推动下,中德关系由于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存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双方在文化、经济、外交方面的关系日益密切。1935年5月13日,两国宣布外交关系由公使升格为大使,德国大使馆从北京搬到南京。   创建中德文化协会   朱家骅还积极推动两国在文化方面的交流。上世纪20至40年代,很多德国汉学家任教于中国大学,大批留德学生归国,使中德文化交流日益增多。1935年5月4日,中德文化协会在朱家骅和徐培根将军筹划下在北京成立,朱家骅和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担任名誉会长,朱家骅兼任理事长。中德文化协会的工作重点是加强中德文化交流,争取德国人民了解、理解和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该协会在促进中德学术交流、汉学家互访、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