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唐诗中乡梦意象
浅析唐诗中乡梦意象 摘 要:乡情是人类吟咏不衰的主题。唐代是乡情“大爆发”的时代,其来势之大、影响之深远为其各代所不能及。唐代的诗歌成功地记录了陷于乡情中的唐人的生存实态,而“乡梦”意象则是唐人表现乡情的最好载体。唐诗通过乡梦意象的营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唐人乡愁的浓重,乡梦意象是我们洞悉唐人乡情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关键词:唐代 怀乡诗 乡梦 家书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2)04-0083-03 作者简介:李春霞(1977―),河北沧州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梦是“外界刺激在大脑皮层中残留痕迹的再现”, [1] (P.301 ) “梦”来自人之“想”,但凡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会在梦中出现,因而人们会因梦而喜,也会因梦而悲。神秘的梦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早在周代,人们不仅为梦做了分类,即正梦、噩梦、思梦、寤梦、喜梦、惧梦,[2] (PP.653-654 )还为此设立了占梦之官――“众占非一,而梦为大,故周有其官”。[3] (P.1773 )其后,文人们也因“梦”特殊的产生机制和其在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在诗歌中多有提及,以至使梦成为一种重要的抒情意象,借以表达诗人的种种情感意绪。 唐诗中的“乡梦”意象不仅数量多,蕴涵着独特的审美意蕴,而且在前代的基础上也有了更大的创新。虽然描写乡梦,但却不侧重于描写梦中的详细情景。唐人在其怀乡诗里对乡梦做了多角度的描写,表现为“梦中还乡” “梦不到乡”。 一、 梦中还乡 “梦中还乡”,是诗人借乡梦意象抒发怀乡之情时最为普遍的形态,也是唐前怀乡诗中乡梦意象营造的唯一形态。《诗经?邶风?泉水》中卫国女子思念家乡时即有“有怀于卫,靡日不思”,虽未直接提及乡梦,但“靡日不思”正见其日思夜想。其后谢?的“望望荆台下,归梦相思夕”(《和别沈右率诸君诗》),徐陵的“回首咸阳中,唯言梦时往”(《陇头水》),苏子卿的 “故乡梦中近,边愁酒上宽”(《南征诗》),都以梦中还家的形式抒发了故乡之恋。而庾丹的《夜梦还家诗》中“归飞梦所忆,共子汲寒浆。铜瓶素丝绠,绮井白银床。雀出丰茸树,虫飞玳瑁梁。离人不相见,争忍对春光”则描写了梦中还家的具体情状。唐前以梦为意象抒发乡情的代表作品当推鲍照的《梦归乡》,诗人不仅交待了乡梦的缘起,而且描述了梦中归乡后的情事:正当妻子当户而织的时候,诗人不期而至,于是两人互相倾诉别后的思念;随即描写了诗人与妻子度过的美好时光,其中 “开奁夺香苏,探袖解缨徽”这一小夫妻间的情趣描写把归乡后的快意推向高潮。更为重要的是,鲍照还描写了梦醒后的失落和怅惘,这些都为唐代怀乡诗的创作提供了借鉴。 唐诗也多有对“梦中还乡”的描写,如项斯的《宁州春思》: 失意离城早,边城任见花。初为断酒客,旧识卖书家。寒寺稀无雪,春风亦有沙。思归频入梦,即路不言赊。 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乡梦”之于人意义重大。诗歌的前六句描写了诗人穷苦、失意的处境。此时的项斯正处于人生的失意之中,因而满城的春花也未能舒缓其内心的愁闷。在此失意和落魄下,诗人对家乡充满了思念,“思归频入梦,即路不言赊”,诗人的愿望就是回归故乡,但现实中这一愿望却很难实现。而梦不同于现实,在梦中诗人却能回到日思夜想的家乡。因而在边城春天里,唯一能让诗人倾注热情的事情就是“入梦”。“梦”让现实中的无望不再,因而诗人思归之时便“频入梦”。思乡之切,归家之难通过梦的意象得以表现。 唐代的怀乡诗在描写“梦中还乡”时也写到了梦醒后的心理失落。如沈?期的《?州南亭夜望》: 昨夜南亭望,分明梦洛中。室家谁道别,儿女案尝同。忽觉犹言是,沉思始悟空。肝肠余几寸,拭泪坐春风。 这首诗在描写梦中还乡时,成功之处有两点,其一是写出了乡梦的恍惚,其二就是以梦中还乡的快乐写出了思乡而不得还乡的痛苦。诗歌对入梦、梦中和梦后都作了描写。“昨夜南亭望,分明梦洛中”为乡梦之始,长期对故乡的朝思暮想在倏忽间转为眼前的乡梦。“室家谁道别,儿女案尝同”便是对梦境的具体描述,梦中的情景如往昔一般真实可感。男子有妻谓之有室,女子有夫谓之有家,“室家”指夫妻,这里是说自己与妻子儿女何曾分别,他正在享受着全家在一起的天伦之乐,而全然忘记这不过是一场梦而已。之后,诗人笔锋一转,重点写出了梦醒后人的失落和伤痛情状。刚才的妻儿团聚分明是真实存在,但随着意识的逐渐恢复才领悟到这一切都是虚幻的。“肝肠余几寸”写出了梦醒后心灵的不堪承受,而“拭泪坐春风”则以乐景写哀情,见出乡思的无法排遣,更增添了思乡的苦痛感。再如岑参的《临洮泛舟,赵仙舟自北庭罢使还京》: 白发轮台使,边功竟不成。云沙万里地,孤负一书生。池上风回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