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虚假新闻成因与防治
浅议虚假新闻成因与防治 【摘 要】当前,多样化的媒体平台为虚假新闻的传播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消息的真假与否使得媒体经常处于尴尬的困境。本文对虚假新闻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探索杜绝根治的方法。 【关键词】假新闻 成因 防治 2012年11月17日,浙江《今日早报》首版头条刊登了一篇名为“哨所女兵学习十八大精神”的专题文章,图中,5位女兵共拿4份报纸,其中3份分别为《人民日报》14日头版、《浙江日报》15日头版和《台州日报》15日头版,但随即这张照片被网友曝光是一条特意摆姿势拍照的虚假宣传。 细心的读者查看了这几份报纸的反面,结果令人大跌眼镜:手持14日《人民日报》女兵当时所面对的版面内容是珠海航展专题报道专版;而手持《台州日报》的女兵面对的第十二版是广告版,当日最大篇幅的广告是iphone5手机广告。 纵观世界新闻史,在各个发展时期,虚假新闻从未绝迹过: 早在1840年,当巴耶尔因摄影术发明人的桂冠被达盖尔摘走而在愤怒之余拍下自己假装溺水而亡的半裸照时,摄影史上的第一张假照片即已产生; 多年来,人们对《共和军战士之死》、《胜利之吻》等摄影名作到底是即时抓拍还是事后摆拍一直争论不休; 2007年,扑朔迷离的“华南虎照”更是弥漫着不信任危机,不仅对政府公信力造成损害,更是对我们这个行进在建设民主政治进程中的社会的挑战; …… 摆拍制造假新闻,不仅让人们失去理性还影响着社会和谐。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媒体”出现“假新闻”、“摆拍”等现象呢? 一、假新闻的炮制出炉 1、有些拍摄者“摆拍”的本意只是很“单纯”地想让画面变得好看一些 “‘哨所女兵学习十八大精神’的专题文章”显然就是这个因素占了上风。在我们日常的采访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事件的新闻点很好,而被采访对象却相对木纳,不善于表达,导致拍摄者对事物原本的面目没有信心,总以为只有“导演”过的画面才具备“美感”。尤其是在“硬新闻”上,更是“不敢不愿不肯”去用一张需要一审再审的抓拍照片,宁可选择最稳妥的摆拍。 2、面对正面题材,部分记者存在“好大喜功、歌功颂德”的心态 随着新闻记者队伍日益壮大和经济迅速发展,众多媒体开始变得市场化和商业化,这样的改变,驱使有些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出现了偏离,甚至出现了有违新闻真实性的行为。比如2012年1月5日,温州商人林春平自称收购美国大西洋银行,在没有任何求证的情况下,多家媒体纷纷报道,事态不断扩大,直至3月份林春平被刑拘,当地有关媒体受到了严厉批评。 3、有人恶意摆拍,制造虚假新闻 2013年3月24日中新社配图报道了《深圳90后女孩当街给残疾乞丐喂饭》的新闻,该报道被《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官网转发后被证实系网络推手自编自导的一出闹剧。2013年4月19日,多家媒体发表声明:4月18日香港《大公报》刊登的《北京的哥奇遇:习总书记坐上了我的车》一文,经核实,此报道为虚假新闻。 二、假新闻出现的诱因 首先,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各种利益的驱动是虚假新闻出现的最主要原因。当下新闻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媒体日益商业化,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以及媒体发展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部分新闻记者为了迎合受众的心理需求,以报道虚假新闻博取眼球,从而使媒体获益。 其次,部分新闻记者求真求实的精神与责任意识日渐缺失。当今社会普遍存在浮躁现象,有些记者对一些事件道听途说,根本不去核实,就直接炮制成新闻消息;或者有的还捕风捉影、添枝加叶,夸大事实真相;更有甚者无中生有地摆拍、制造虚假新闻,缺乏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求真求实的态度。 第三,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有待提高。近几年来,我国新闻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大量新人扩充到记者队伍中来。在他们为新闻事业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其中缺乏基本常识与专业素质的人员也不在少数。由于新闻行业门槛降低,许多人并不十分了解新闻媒体的各种基本操作规范,当然就更谈不上具有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理念了。 最后,先进的技术手段,为摄影造假提供了便利。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促使相关电脑网络功能进一步开发利用,形成了人人皆媒体的现象。 虚假新闻现象愈演愈烈,损害了新闻工作和媒体自身,也伤害了受众,对新闻事业的发展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只有真实才是新闻的生命。对于新闻理论和新闻事件来说,真实性问题是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又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为了坚持新闻的真实性,许多机构和行业组织对此做出了规定。联合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制订的《国际报业道德规则》第一条规定:“不得歪曲或隐瞒事实”;第二条:“不得以谣言当做事实”。1991年在《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要求,新闻工作者不得弄虚作假,不得为追求轰动效应而捏造、歪曲事实。工作要认真负责,避免报道失实。随着人们对新闻的本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