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魏皇赐宴考略
北魏皇帝赐宴考略 摘要:北魏时期,皇帝经常举行以赏赐为目的的宴飨活动。尽管这些宴飨的类别不同,但涉及的社会群体是很广泛的。皇帝宴飨群臣,主要遵循君臣之礼,而皇帝宴飨宗室,则按家人之礼进行。皇帝赐?T宴,则以显示恩德为目的,通过下达诏令,使全体编户民都参与的聚饮活动。这些赐宴活动,都不同程度与皇帝的施政方略联系在一起,因而也就产生比较明显的社会影响。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关键词:北魏;皇帝;赐宴 北魏时期,皇帝经常举行宴飨以款待群臣、皇室宗亲以及归顺的邻国国主和使臣,并且,在国家喜庆之时,还下诏“令天下大?T”。尽管当时皇帝举行的这些宴飨的参加者的身份并不相同,宴饮的方式也存在差别,可是,这些宴飨都具有皇帝对臣民赏赐的意义。所以在一些文献中,便将皇帝举行的这些宴飨称为“赐宴”。北魏皇帝的赐宴,固然是一种饮食活动,可是,这些宴饮却与皇帝的施政方略具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因而就使这些宴饮具有不同的社会意义。正因为如此,研究北魏社会史,就不能忽视当时皇帝的赐宴活动。本文拟对北魏皇帝赐宴的类别、皇帝赐宴的特点和赐宴的社会作用做一些探讨,希望有助于加深对北魏皇帝宴飨活动的认识。 一、皇帝赐宴的类别 北魏皇帝赐宴,实际上是以宴饮的方式对赴宴者的一种赏赐。当时皇帝赐宴的对象、赐宴的规模和方式,都是不尽相同的。不过,依据皇帝赐宴参加者的状况、赐宴的目的、赐宴的规模和方式,可以将宴会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1、赐皇室宗亲宴。皇帝设宴款待宗室,从北魏建国初年就开始举行这种活动。史载,道武帝“欲敦宗亲之义,诏引诸王子弟入宴”。孝文帝时,他特下恩诏与皇室宗亲欢聚宴饮,“时诏延四庙之子,下逮玄孙之胄,申宗宴于皇信堂”。太和十七年,孝文帝又“宴四庙子孙于宣文堂”。熙平二年,孝明帝“宴太祖以来宗室年十五以上于显阳殿”。虽然各代皇帝宴请宗室的范围存在差别,但都是以与皇帝有血缘联系的宗亲为宴请对象,所以称为内宴。这种内宴在座次安排上不同于皇帝举行的其他类别的宴会,“不以爵秩为列,悉序昭穆为次,用家人之礼”。这里提到的“家人之礼”即是“以兄弟齿列,不从君臣之礼”。可见皇帝赐内宴的目的在于,与宗室叙同祖同宗的血缘亲情,所以宴会上对君臣之别的限制就不是很严格。 2、赐庆功宴。北魏皇帝亲征凯旋,或者军事统帅作战凯旋而归之后,都要前往宗庙祭祀,举行宴饮庆祝胜利,并赏赐有功人员。一般将这种宴飨与赏赐称为“饮至策勋”。例如,始光四年,太武帝率军战胜大夏之后,“饮至策勋,告于宗庙。皇兴四年,献文帝北征柔然胜利后,也“饮至策勋,告于宗庙”。这种“饮至策勋”将宴饮庆功与宗庙祭祀结合在一起。实际上,这种方式是在西周、春秋就开始实行的一种庆祝军队作战取胜的宴飨礼仪。北魏将这种仪式改造成为一种皇帝赐宴的方式。除此之外,在军队凯旋后,皇帝还专门宴请出征将士。如太和二十二年,宗室元遥随从孝文帝率军平定樊、邓之地,凯旋而归,孝文帝便“飨士论功”。又如,平南将军奚康生率领军队战胜梁朝军队后,宣武帝“召见宴会,赏帛千匹,赐骅骝御胡马一匹”。很明显,北魏皇帝为出征获胜的将领举行的这种酒宴,是与“饮至策勋”的仪式不同的。尽管皇帝所赐庆功宴举行的方式不同,其目的都是要奖励军功,激励出征的将士。 3、赐群臣宴。北魏皇帝为了表示对一些官员的宠幸,经常赐宴,这成为皇帝恩宠官员的一种体现。如,尚书右仆射陈建上表建议孝文帝南征,言语激昂,“高祖嘉之……高祖与文明太后频幸建第,赐建妻宴于后庭”。有些时候,皇帝为重臣赐宴,并不在皇宫中进行。史载,司徒公元丕在他的御赐住宅建成之际,“(孝文)帝、后亲幸之,率百官文武飨落焉”。这次宴会不是在皇宫中举行,皇帝和皇后都亲自出席宴饮,这应该是一种特殊的赐宴方式。当然,一些官员做了有益于皇帝的事情,皇帝便要赐宴表示谢意。比如孝文帝为奖赏治愈自己疾病有功的官员徐謇,特设“太官珍膳”,并且“因集百官,特坐謇于上席,遍陈肴觞于前,命左右宣謇救摄危笃振济之功,宜加酬赉”。显然皇帝的这种赐宴,是对有功官员特别酬谢的一种表达方式。尽管北魏皇帝宴请官员的形式和意图不完全相同,但这些赐宴都能表现出皇帝对宴请官员的亲善,进而促使他们忠于皇帝、尽力为朝廷服务。 4、赐高年老者宴。北魏皇帝为了倡导尊老、敬老的风气,还向社会中的高年老者赐宴。史载,太和元年,孝文帝“冬十月癸酉,宴京邑耆老年七十已上于太华殿,赐以衣服”。孝文帝这次赐宴对象是京城中年龄七十以上的老人,并没有等级的区别,应包括一般平民老人。孝文帝为了进一步倡导敬老的风气,太和十六年,始行养老礼。《魏书?尉元传》:“于是养三老五更于明堂,国老庶老于阶下。高祖再拜三老,亲袒割牲,执爵而馈;于五更行肃拜之礼,赐国老、庶老衣服有差”。这就是说,在北魏的养老礼中设置了国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