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广西莪术株系筛选其挥发油成分比较.docVIP

优良广西莪术株系筛选其挥发油成分比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良广西莪术株系筛选其挥发油成分比较

优良广西莪术株系筛选及其挥发油成分比较   摘要:对150个广西莪术株系单株产量及挥发油含量进行考察,选取产量和挥发油含量较高的广西莪术株系,并比较筛选单株挥发油化学成分。结果共筛选出的12个优质广西莪术株系,总共鉴定出35种化学成分,其存在共有挥发油成分,又存在非共有挥发油成分。玉13/C106、玉14/C29、玉18/B97的株质量和挥发油主要化学物质含量均较高,为优质的广西莪术品系。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关键词:广西莪术;种质评价;优良株系;挥化油成分   中图分类号: R284.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9-0283-02   莪术为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广西莪术(C. kwangsiensis S.G. Lee et C.F.Liang)或温郁金(C.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广西、四川、浙江、江西等地。莪术性味辛、苦、温,归肝、脾经,具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功效[1],临床用于治疗?L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早期宫颈癌等症。莪术主要含莪术油和姜黄素[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莪术油是抗癌的有效成分[3]。王建研究发现,不同种质类型广西莪术挥发油化学成分和组分相对含量差异较大,挥发油物质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4]。近年来,广西莪术的研究多集中在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成分分析等方面,在种质评价及品种选育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单株产量和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单株间差异性,为选育优质的广西莪术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植物材料   试验材料为不同类型广西莪术单株150株,均采自广西省南宁市仙葫种植基地,经广西中医药大学王建教授鉴定均为广西莪术。将不同种质的广西莪术种植在同一基地,管理条件一致。   1.2优良单株的筛选   选取莪术鲜质量和挥发油得率为主要指标对优良单株进行筛选。鲜质量测定于莪术药材采收后,取所有莪术根茎(去除须根及块根),清净泥沙稍晾干,称鲜质量。   分别取广西莪术当选株系的根茎洗净、吹干,称取100 g切碎,放入1 000 mL圆底烧瓶加蒸馏水约500 mL,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XD挥发油测定法,水蒸气蒸馏法回流提取5 h,静置分层后读取挥发油体积,并计算药材的得油率。   1.3挥发油成分测定   取0.05 mL挥发油,样品中加入甲醇(色谱纯)溶解并稀释至1.5 mL,再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除去样品中的水分,10 000 r/min离心10 min,上层莪术挥发油即为供试品溶液。   采用GC-MS测定挥发油成分,选用HP-5MS(30 m×320 μm×0.25 μm)色谱柱。升温程序:初始温度为60 ℃,以10 ℃/min升温至100 ℃,再以4 ℃/min升温至108 ℃,保持2 min,以4 ℃/min升温至156 ℃,保持10 min,以20 ℃/min升温至280 ℃,保持2 min;汽化室温度250 ℃,检测器温度280 ℃;载气为高纯He,载气流量1.5 mL/min;进样量1 μL分流比50 ∶1;溶剂延迟3 min。   质谱条件:电子轰击(EI)电离源,电子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30 ℃,四级杆温度150 ℃;扫描质量范围m/z 45~500,图谱库为NIST08.L。   2结果与分析   2.1优良单株的筛选   从150个株系中选取单株产量400 g以上,每100 g药材(鲜品)含挥发油不少于0.5 mL的株系12个(表1)。由表1可见,单株药材质量最高的是玉10/A12,达到838.0 g,其次是玉13/C106(636.0 g),玉17/B61和玉1/C59质量都在 600.0 g 以上。得油率最高的是玉18/B97,达1.41%,颜色为紫褐色;其次是玉14/C29(0.91%),淡紫色,其他单株在050%~0.60%之间,颜色为浅黄色到黄色。   2.2挥发油成分   将12个不同种质类型广西莪术挥发油按上述GC-MS条件检测,得到总离子流各主要色谱峰的质谱图,选用NIST08.L标准谱库,匹配度SI90进行检索,结合有关文献进行人工检索和解析,确认各化合物,总共鉴定了35种主要化合物(表2)。12株广西莪术挥发油的共有成分为樟脑、β-榄香烯、莪术烯、龙脑,大多单株含有蒎烯、桉树脑,而玉δ-杜松烯、对伞花烃、莎草烯等成分只在少数材料测得。   通过HPMSD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见表2。从   表1不同种质类型广西莪术挥发油出油率及颜色   序号株系编号单株药材质量   (g)得油率   (%)挥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