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凭什么认定生会越来越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你们凭什么认定生会越来越好

你们凭什么认定生活会越来越好   2002年夏天,大学毕业前的某次宿舍夜谈会上,一哥们雄心勃勃地说,他的人生梦想是10年内赚到一百万资产。当时我就差点笑出声来,想什么呢,一百万,吹牛也要讲点职业道德不是?那时,我和大多数同学的职业梦想无非是买部新款手机,最好是翻盖的。而房子,在我们那时的观念中,一结婚肯定就有了,哪里还值得当作梦想。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10年后,托中国房价狂飙突进的福,哥们有了一百万,我也有了一百万,可能所有的同学都有了一百万。   不仅仅是一线城市,大多数中国城市中产已经历了长达十多年的财富扩张,在我们的历史经验中,收入是永远增长的,资产是永远膨胀的,生活是越来越好的,未来是没有风险的。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盛世啊!   42岁的中兴通讯程序员欧建新应该也是真诚地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他几乎所有的生活设计都建立在这个美好的预期之上:二套房(有房贷)、二胎、妻子全职带娃。当这个资产很可能“高达”千万的中年程序员面临着失业的威胁时,他便决绝地从高楼上纵身一跃。你当然可以痛心地批判欧建新冲动、偏激、脆弱甚至不负责任,但欧建新似乎也不是没有理由的:他熟悉的那个“昨日的世界”在一夜之间塌陷了,他拒绝去面对一个陌生的脱轨未来。   或许可以这么说,欧建新信奉的是“生活会越来越好”的经典中产价值观,他逆袭自寒门的20年生活体验在不断自我强化着他的这一信念。当此种价值观在现实中崩塌,欧建新就在不期然间成为了“殉道者”。   从价值观层面而言,中国大多数中产都是欧建新。他们习惯了几十年的经济扩张期,消费和生活安排都基于“生活会越来越好”这个预期,不当举债,不当计划孩子教育,不当建立消费习惯。一旦预期被意外打破,顷刻就是大厦将倾。   但凡经历过?济极速扩张期的人群,都会将“生活会越来越好”当作真理来信奉。日本人、香港人和台湾人,都有过此种从笃信到幻灭的黑色经历。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有太多像欧建新一样的“殉道者”,他们或许还未破产,但人生信念已然破灭。   但在中国,正因为我们仍然处于经济扩张的大周期之中,享受了几十年改革红利的中产们依然持有一种无可救药的乐观态度。尽管他们在口头上连篇累牍地声称着“中产阶级的焦虑”,但在行为模式上,仍然和前几十年一样激进。   前段时间的平安夜,朋友圈里一派纸醉金迷盛世芳华,愈发显得中产焦虑和中年危机只是一种短暂及边缘的矫情和姿态,如同红黄蓝虐童事件发生时的激愤一样急促。原来我们的很多情绪只是一种快消品。   你身边肯定有这样的朋友。他说自己很焦虑很悲观,被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倾轧得喘不过气来,但他却又很自信地让太太辞职回家带小孩,备战二胎中,同时供着两套房的房贷,开着一辆价格不菲的中高端车,前一段刚刚带着全家老小去马尔代夫度假,平安夜去了一家据说和米其林有些远房关系的饭店杯酒人生了一把,酒酣耳热之时告诉妻子:自己压力再大也要让孩子上年收费六位数的国际学校。自己都被自己的奉献精神感动了。   他很喜欢找你抱怨这些焦虑和压力,可当你劝告他“兄弟,别硬撑了,别把自己逼得这么紧,风险太大了”,他总是谜之自信地回答你,“熬熬就过去了”。什么叫熬熬就过去了?大约是他今年一年赚40万,明年准备拼命赚50万,不是说钱能解决的事就不是事吗?你问他有把握吗,他说男人累点没啥,以前每年都加薪;你说别把身体熬坏了,他说财务自由后有大把时间可以休养生息;你说如果还贷压力太大就把二套房卖了吧,他说这是学区房得为孩子备着;你说如果有学区房就不用上国际学校了吧,他说有备无患孩子妈还没想好走哪条教育路线;你说实在不行那二胎就先缓缓,他说不想让孩子成长太寂寞怕再晚精子质量就不行了;你最后无奈地建议那国外度假总可以少一点,他说那更不行了,压力太大需要阳光沙滩来放空。   你很抓狂,和他说到最后,又回到了“很焦虑很悲观”的原点。怎么劝也没用,他的生活方式就是思想上“很悲观很低落很保守”,消费行为上“很乐观很高端很激进”。中产必备的完美双标逻辑闭环,走不出去了。   行吧,他都这么惨了,这顿饭只有你来请了,一醉同销万古愁。   很可能,你在朋友眼中,也是这样一个无法劝说的双标人。你的每一项大额消费,都有这样那样无法推卸的理由,合理到你不花这笔钱就铁定要被开除出中产一样。   所谓中产阶级的焦虑,也正如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一样,参与构建着甚至深化着群体性的焦虑。看见别人的孩子买了学区房上了好的公立,你又焦虑了,所以砸锅卖铁也去买了学区房,经济上的压力又进一步加深了焦虑;看见别人家的孩子上了国际学校,你更焦虑了,手上没钱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怎么办,要不要换份收入更高的工作,然后又多了份中年择业焦虑。   我真的不知道你是不是真的焦虑?如果是真的焦虑,你怎么敢将自己的全部生活主动的陷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