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遗传育种研现状及进展.docVIP

中华鳖遗传育种研现状及进展.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鳖遗传育种研现状及进展

中华鳖遗传育种研究现状及进展   摘 要 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近些年对其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较多,主要从生物学特性、种质资源、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转基因育种和性状改良6个方面进行.现对其进行总结并提出中华鳖育种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深入开展中华鳖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关键词 中华鳖;遗传研究;育种现状;生物技术   中图分类号 Q953;Q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2537(2017)04-0040-05   Abstract The soft-shelled turtle (Pelodiscus sinensi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quaculture specie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genetics and breeding of the soft-shelled turtle. The majority of the studies on breeding of the soft-shelled turtle is from the aspects of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rmplasm resources, selective breeding, hybridization breeding, transgenic breeding and trait improvemen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cent status and research advances of this topic, points out some issues to be urgently addressed, and proposes some research areas for the future study. This work should serve as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soft-shelled turtle genetics and breeding.   Key words Pelodiscus sinensis;genetic research;breeding status;biotechnology   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俗称甲鱼、团鱼、脚鱼等,是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的爬行动物,主要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越南等国及我国除新疆、西藏和青海以外的地区[1].中华鳖蛋白质含量高,能够提供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因此广受消费者的喜爱.消费刺激产业发展,中华鳖养殖模式从小规模池塘养殖到温室养殖,再到大棚集约化养殖,产量不断提高,2014年年产量已经达到340 kt,成为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但是随之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外来物种的涌入、不规范的育种操作和近交导致种质严重退化[2],不利于中华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进行中华鳖的种质保护和良种选育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全面总结中华鳖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可为今后中华鳖育种的方法和思路提供参考.   1 中华鳖的生物学特征   中华鳖体躯扁平,椭圆形,幼体阶段腹甲大多存在黑色斑块.背甲表面有触摸感较为明显的疣粒.吻部管状,头颈部可伸缩.四肢粗且短,为五指型[3].雌雄中华鳖在外形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雄性较雌性体薄,且雄性个体尾端一般超出裙边,后腿间距小于雌性个体.此外,中华鳖表现为两性(雌雄)生长差异(growth sexual dimorphism,GSD),雄性??体生长速度及个体大小均优于雌性[4].中华鳖栖息于江河、湖泊、池塘和小溪中,杂食性,当水温低于15 ℃,中华鳖停止摄食并进入休眠状态,交配产卵时间一般在5~8月,孵化时间受温度的影响,耐受范围为22 ℃~36 ℃,周期为23~83 d左右[5].根据传统的观点,我国鳖属动物仅有中华鳖一种.但在1991年,周工健[6]发现了一种与中华鳖完全不同的新品种――砂鳖.此后,陈合格等[7]采用分子技术证明砂鳖为不同于中华鳖的鳖属新品种.我国的中华鳖种质资源丰富,存在不同的地理群体,不同产地或不同水系的中华鳖在生产性状、体表颜色、裙边大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按照水系不同或产地不同可将中华鳖分为黄河鳖、淮河鳖、鄱阳湖鳖、洞庭湖鳖、台湾鳖、崇明鳖和太湖鳖等,不同的地理品系可以为种质研究和良种选育提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