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吉鸿昌留给家乡红色印记
吉鸿昌留给家乡红色印记
吕潭学校旧址成“国保”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名列其中。2014年11月24日,又恰逢吉鸿昌英勇就义80周年纪念日。1934年11月24日,曾担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前敌总指挥、积极抗日的共产党员吉鸿昌被国民党杀害。在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至今仍流传着不少吉鸿昌的名人轶事。1913年秋天,18岁的吉鸿昌辞别亲人,他坚实的背影慢慢地消失在村口小路的尽头。
在家读过两年私塾的吉鸿昌入冯玉祥部,他骁勇善战,从士兵升至团长,人称“吉大胆”。
吉鸿昌非常重视教育,当时镇上有几家私塾,教四书五经,但贫民子弟根本上不起。1921年,时任营长的吉鸿昌与父亲吉筠亭共同筹资,利用镇上的龙王庙兴办了吕北初级小学。吉筠亭当选为学校董事长,策划物资供应。这时入校就读的学生,书籍文具等费用完全由校方供给;家庭特别困难者,还有衣服鞋袜等特殊补助。因而吸收了不少贫家子弟进入学校。
1926年,吉鸿昌任第三十六旅旅长,10月,率部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任第十九师师长,5月出潼关占河南洛阳,在黄沙峪率师夜渡黄河,击退奉军,连克新乡、安阳数城。1928年任第三十师师长,调防甘肃天水。
1929年,吉鸿昌任第十军军长兼宁夏省政府主席后,出资购地50余亩,在吕潭镇西北隅贾鲁河畔兴建新校舍,并聘请北平著名的工程师冯欣农设计监工。1931年夏学校竣工。吕潭学校从小学至师范,各科齐全,免费收取学生。
吉鸿昌又购置校田,捐献固定基金,详定学校管理条例,条例中特别规定:“董事会的吉姓人不准管理经济。”吉鸿昌每次返乡,都要到学校看看。
1931年,吉鸿昌的父亲吉筠亭病逝。他办完丧事后,在全校师生大会上说:“有人说我们父子是大傻瓜,有钱不置庄田给子孙造福,却大把大把地扔在学校里……我办学有两种想法,一是培养大量的人才,才能使国家昌盛,不受帝国主义的侵略;二是我看古往今来,当武将的很少有好下场,一旦跌倒,难免家灭满门,财产充公。所以我想,与其叫别人充公,何如我自己早些把它充公,给国家、??百姓办一点有益的事业?”
80年过去了,学校先后易名为“吕潭完小”和“吕潭中学”。1987年,为了纪念吉鸿昌,当地政府将学校改名为“吉鸿昌学校”,并聘请吉鸿昌的女儿吉瑞芝担任名誉校长。2006年5月,吕潭学校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保”单位。
就义前依旧牵挂故乡
坐落在扶沟县城内的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内的展板和实物,浓缩了吉鸿昌的一生。
1931年,日军占领东三省。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的吉鸿昌,多次向蒋介石发电请求抗日,无果。之后,吉鸿昌被逼下野。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吉鸿昌中断在国外的“考察”,回到天津。同年4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按照党的指示,他到湖北黄陂、宋埠一带召集旧部策划起义。起义失败后,吉鸿昌变卖家产购买武器,积极联络各地抗日武装。
1933年6月,吉鸿昌担任在张家口成立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前敌总指挥兼第二军军长,率部收复察北四城,转战长城内外,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但在日伪军和国民党军夹击下,抗日同盟军失败。同年11月回到天津的吉鸿昌,以其住宅为掩护,继续进行革命活动。
1934年11月9日晚,吉鸿昌在法租界国民饭店遭军统特务暗杀受伤被捕,11月24日英勇就义。在刑场上,吉鸿昌奋笔疾书: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就义前,他还牵挂着故乡的学校。他就义当日在给吕潭乡绅冯欣农、马遐富等人的遗书中说:“……所虑者吾死后恐吾弟等有不明之处还要强行分产,请诸君证明已有其父兄遗嘱,属吕潭地方学校教育地方贫穷子弟而设,皆由先父捐助,非先父兄私产也……”
可以告慰吉鸿昌英灵的是,吕潭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光明日报 》原总编辑穆欣、天津市原副市长李中恒、广东省军区原副司令员李子木、河南大学原党委书记李林等人都曾在该校就读。
1935年春天,吉鸿昌烈士棺木运回扶沟县吕潭镇安葬。1964年,吉鸿昌遗骨迁葬于郑州烈士陵园。陵园里建有风格典雅的鸿昌亭,亭内置有汉白玉纪念碑。鸿昌亭旁是吉鸿昌墓冢,汉白玉墓碑上刻着吉鸿昌就义前写的誓言。
子女清白做人
就义时39岁的吉鸿昌,与夫人胡红霞育有二女一子。长女3岁时不幸夭折,其他两个子女,居住在天津。吉鸿昌子女牢记父亲教诲,清白做人。
1930年出生的儿子吉兰泰退休前在天津当中学教师,为人比较低调,不愿出头露脸。1932年出生的次女吉瑞芝1969年调天津市政协从事统战工作,2000年退休。
据吉瑞芝回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