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中聊城方言例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曲中聊城方言例释

元曲中聊城方言例释   摘要:通过对元曲的初步研究,确定仍在山东聊城方言中使用的元曲词语,解释其含义,并且举聊城方言的例子为证,为聊城方言的深入研究做一些基础的工作。   关键词:戏剧元曲聊城方言古代一、引言   戏剧是中国中古时代文学样式的代表,萌于唐宋,兴盛于元代。它根植于民间,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为百姓所喜闻乐见。它的语言丰富多彩,忠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口语面貌。但是由于它不被当时的正统文人重视,对它的研究较少。本文把元曲与聊城方言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研究。   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消亡而消亡。元代早已灭亡,元曲也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元曲中使用过的词语并没有完全消失,有不少词语仍然保留在现代汉语方言中,它们的词义、词性都没有变化,这反映了语言的继承性和稳固性。把这些词语找出来,并加以归纳研究,对方言词的来源、变化轨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所依据的元曲,以元代杂剧为主,偶有元散套、小令。先找出它的出处、释义,然后以今天的聊城方言的用例互相印证。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中所列出的某些聊城方言词在山东其它地区也流行。   二、元曲中的聊城方言例释   1.汉子《墙头马上》四[醉春风]白:“这个汉子不达时务,你这里立地,我家去也。”   《合汗衫》一[混江?]白:“兀那汉子,你那里人氏?姓甚名谁?因什么倒在这大雪里?你说一遍,老夫是听咱。”   汉子:成年男子之谓。聊城方言与元曲同。如:   (1)这是谁家的汉子?在这里割麦子。   2.好生《双赴梦》三[耍孩儿]:“直取了汗上才还国,不杀了贼臣不讲和。若是都拿了,好生的将护,省可里拖磨。”   《单刀会》四[搅筝琶]:“好生的送我到船上者,我和你慢慢的相别。”   好生:好好的。聊城方言与元曲同。如:   (2)你好生照看你妹妹。   3.耗散《范张鸡黍》三[后庭花]:“可惜耗散了风云气,沉埋了经济手。”   《儿女团圆》二[南吕一枝花]:“这些时典卖了我些南亩田,耗散了中庭麦。”   耗散:耗损、耗费。聊城方言与元曲同。如:   (3)快把这些东西都包起来,免得耗散了。   4.合气《东坡梦》一[后庭花]:“多谢学士,师父合气了。那学士老爷说道:有酒有肉我便吃,无酒无肉我回舟中去也。”   《潇湘雨》四[笑和尚]白:“怎么我这眼连跳又跳的?想是老夫人又来合气了。”   合气:斗气、惹气。聊城方言与元曲同。如:   (4)自己玩自己的,不要跟他合气。   5.合该《冤家债主》一[仙吕点将唇]:“浊骨凡胎,递生人海,三十载,也是我缘分合该。”   《飞刀对箭》四、白:“你赖他的功劳,本合该斩首,饶你顶上一刀。”   合该:应该,理应如此。聊城方言与元曲同。如:   (5)这也合该那家伙倒霉。   6.荷包《黄粱梦》一[后庭花]白:“我十年苦志,一举成名,是荷包里东西。”   《举案齐眉》一[胜葫芦]白:“这马舍得官,是他荷包儿盛着的。”   荷包:随身携带的小口袋,也可以指缝在身上的小口袋。聊城方言与元曲同。如:   (6)他荷包里装的全是钱。   7.黑阁落《荐福碑》一[鹊踏枝]:“我左右来无一个去处,天也!则索黑阁落里韫匣藏诸。”   《西厢记》二本三折[乔牌儿]:“老夫转关儿没定夺,哑谜儿怎猜破,黑阁落甜话将人和,请将来着人不快活。”   黑阁落:房屋等角落的黑暗处。聊城方言与元曲同。如:   (7)你看,那间房子黑阁落里有什么?现在多写作“旮旯”,意思完全相同。   8.忽的《金线池》三[普天乐]:“说什么人欢庆,引得些鸳鸯儿交头和鸣;忽的见了,愠的面赤,兜得心痛。”   《丽春堂》一[胜葫芦]:“忽的呵弓开秋月,扑的呵箭飞金电,脱的呵马过似飞熊。”   忽的:忽然、突然。聊城方言与元曲同。如:   (8)我们正走着,忽的从旁边的树丛里窜出来一条狗。   9.囫囵《青衫泪》三《梅花酒》:“那单来正昏睡,囫囵课你拿只,江茶引我抬起。”   《燕青博鱼》二[醉扶归]:“把我这设口样囫囵的浅盆,可早是打一条通长莹。”   囫囵:整个儿。聊城方言与元曲同。如:   (9)他把一只鸡囫囵个的吞下去了。   10.胡乱《窦娥冤》四[乔牌儿]:“则见他疑心儿胡乱猜。”   《对玉梳》二[滚绣球]白:“孩儿,胡乱留下柳茂英,得些钱钞,等咱做些盘缠。”   胡乱:随便。聊城方言与元曲同。如:   (10)他胡乱吃了几口饭,便去工作了。   11.胡缠《风光好》四[哨遍]:“(陶谷云:)我那里见你来?休得胡缠!”   《留鞋记》四[太平令]:“唬得我手脚儿兢兢战战,魂魄灵怎敢胡缠?”   胡缠:无理纠缠。聊城方言与元曲同。也说成胡搅蛮缠。如:   (11)你已经没有希望了,不要在这里胡缠了。   12.花花太岁《望江亭》二、诗云:“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事无对;普天无处不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