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提琴新秀梅第扬寻找属于自己声音
中提琴新秀梅第扬寻找属于自己声音
在西洋弦乐器中,中提琴作为中音声部,主要担当为主旋律伴奏及和声衬托的作用,难有自己的发挥,也极少用于独奏,就像一位温柔的隐者,默默地为弦乐家族做着自己的贡献。与在乐队中的境况相似,学中提琴的学生也不容易“冒尖”,很少被人关注。然而近几年来,随着一批高水平专业教师从海外归来,国内的中提琴教学水平突飞猛进,一些颇具音乐天赋和演奏实力的中提琴人才脱颖而出,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梅第扬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遇恩师改学中提琴
1994年,梅第扬出生在湖南长沙,父母都是建筑设计工程师,因为姥爷弹一手好钢琴,很小时家里想让他学习钢琴。没想到姥爷在他3岁时去世了,妈妈怕姥姥听到钢琴声会想念姥爷,便让梅第扬学了小提琴。5岁那年,梅第扬开始跟随省歌舞团的刘惠平老师学习。虽然很喜欢音乐,但最初学小提琴也只是为培??兴趣,家里人都没想过让他从事音乐专业。2005年,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到长沙招生,梅第扬的小提琴老师鼓励他去试试,意外被前来招生的中提琴专业王绍武老师一眼相中。就这样,他从湖南长沙来到北京,手中的小提琴换成了中提琴。
谈起当初王绍武老师为什么会看中自己,梅第扬笑着说:“可能是当时我年龄虽小但手大、脚大,王老师觉得我更适合拉中提琴吧。另外,我的乐感也很不错。”中提琴比小提琴大七分之一,把位更宽,因此拉琴的人要肩宽、手大,手指能够撑得开才行。由于中提琴个头大、体量重,儿童学起来比较吃力,因此很少有人一开始就学中提琴,一般都是先学小提琴,到了音乐学院附中后再转专业学习。在梅第扬之前,中央音乐学院附小还没有招收过中提琴专业的学生,梅第扬算是被破格录取的。
能够被王绍武老师一眼相中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梅第扬感到非常幸运。可是,刚开始转学中提琴,他也有不适应的地方。与小提琴相比,体量稍大的中提琴拉起来要更吃力一些,而且同样的技术在中提琴上实施也比小提琴困难,还有中提琴的定弦比小提琴低五度,同时采用高音和中音两种谱表……这些都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然而,梅第扬最困难的适应是心理上的。在音乐学院里,人们一般认为小提琴拉得不好才会转学中提琴,这让刚入学的梅第扬感到很委屈,心里挺难受:“都是弦乐器,为什么中提琴要遭到歧视呢?”毕竟,因为喜欢音乐而来到北京的梅第扬,非常珍惜在附小学习的机会,在王绍武老师的指导下,他最终没有被学习上的困难和人们的固有观念所压倒,很快度过了适应期。
2007年4月,还是附小学生的梅第杨,跨组参加了全国中提琴艺术节。比赛中,他充分显露自己的艺术才华,取得了少年A组(初中组)第一名的好成绩。一年后,他又在西班牙“VILLA DE LLANES”国际中提琴大提琴比赛中获得少年组第一名和比赛特别奖。2012年是梅第扬收获颇丰的一年,他相继在第40届美国国际中提琴学会青年艺术家比赛、波兰PILA音乐节比赛和第19届勃拉姆斯国际音乐比赛(奥地利)中摘得桂冠,特别是在奥地利的比赛中,他赢得了8个分数中的7个满分,成为该项比赛中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寻找属于自己的声音
虽然在乐队中,中提琴的地位有几分尴尬,但其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中提琴具有较宽广的音域,其浑厚含蓄的独特音质在不同音区与小提琴和大提琴各有近似之处,弥合了小提琴与大提琴的音色差异,使弦乐组的合成音效浑然一体。同时,中提琴中低音区的音色又与管
乐器尤其是部分木管乐器有近似之处,通过某些演奏方法甚至可以以假乱真,因而在管弦乐中,中提琴又弥合了弦乐组与管乐组的音色差异,从而使管弦乐队成为一个天衣无缝的整体。王绍武老师认为,拉好中提琴最重要的就是音色,他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特点,拉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而这一高度也是梅第扬不懈追求的:“中提琴的音域接近于男高音,它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富有磁性的声音。”
王绍武老师是一位年轻的海归专业人才,曾留学德国多年,在科隆音乐学院获得最高演奏家文凭。梅第扬是他回国后教的第一拨学生,王老师因此格外用心,一心想把自己在国外学到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法倾囊教授给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在教学上,他对学生要求很高也很严格,在生活中,他又像一位友善的朋友和慈爱的父亲。可能是曾在国外学习多年的缘故,王老师不像音乐学院老一辈专业教师那样手把手“保姆式”教学生。而是更注重引导、挖掘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他希望学生们有更多自己的想法,这样即使以后离开老师,他们自己也能做得很好。在教学中,他特别注重音色和声音的表现,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有属于自己的声音,经常鼓励学生要敢于把音乐拉出来:“错了可以改,不要因为怕错而收着,这样就把自己本身的优势淹没了。”
梅第扬在音乐上真正开窍是在上初一的时候。之前,曾经有一段时间他怎么练感觉都不对,找不到方向,王老师对他也不满意。后来,他听了很多大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