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物产”整理与利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方志“物产”整理与利用

方志“物产”整理与利用   [摘 要]方志物产一目中记载的特色物产的种植历史、品种质量、营销盛况等信息,可为特产广告宣传增加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当下许多特色物产营销状况不佳,除其经营不善或质量因素外,广告宣传或者产品包装也是重要的一面。诸多企业在广告宣传或产品包装上只打绿色品牌,忽视了历史文化因素。而河南许多特色物产在方志记载中,不但有作为历代贡品的荣光,还有远近闻名以至“驼运日夜不绝”的营销佳绩,甚至还有远销国外的记载。从方志中挖掘整理并利用此类资料不但为打造名优特产提供文献支持,还可提升产品品质及营销业绩。   [关键词]地方志;物产;土特产品;包装广告语   作为我国独特的一类文献,地方志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史料,为各行各业的人们提供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物产作为方志中的一个重要类目,更是如此,不但为我们追寻当地农业发展的历史轨迹提供资料,还为当代特产资源的开发及营销提供广告宣传作用。   当下,绿色环保、营养丰富且富有地域特色的土特产品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各地经营土特产品的企业比比皆是。但在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影响产品销售的因素。因为大多数土特产品是当地乡镇企业或者小农作坊生产,在品牌上,只强调绿色、天然、野生等名词,而忽视了历史文化的厚重感,没有利用文献资源,特别是地方志的记载,在产品包装宣传上缺乏土特产品的历史渊源、营销业绩及人们的评价等介绍,这些问题间接影响了产量销售和物产的品质及价值。实际上,当下人们在享受“绿色”食品的同时,更注重的是文化的分享。此外,利用方志文献宣传产品也更有说服力。   在方志物产一目中,尽管有些方志在物产中仅罗列农作物、蔬菜、果树、动物甚至昆虫的名称,内容较为简单,但这些信息已经足够我们从中看出一地物产种类的变化、发展概况及历史渊源,追寻出农业发展的轨迹了。况且,还有诸多方志在对本地区的特产资源记述的时候,纂修者往往不惜笔墨,进行细致的描述。如乾隆《林县志》在谈到为当地民众带来极大收益的物产柿子、核桃、花椒时,这样记载到:   柿树皆用软枣栽接,生长崖石间,虬曲槎?无一直干,确然如石,黝然似铁,方拱把初生,已苍然古物矣。三月始花,九月方熟,节届九秋,满林满壑,灿若火齐,亦奇观也。柿之属有三长者,曰盖柿,作饼为上,小者曰绵柿,作饼次之,扁者曰水柿,不堪为饼也。……核桃三月始花,白露方熟,厥有二种,其一绵核桃,其皮薄而浮,其仁肥白;其次曰夹核桃,其皮厚而粘,其仁瘦黑。花椒亦三月始花,白露方熟,厥有三种,其一曰大红袍,其香烈其味长;其次曰小椒,其香薄其味短;其劣者曰狗椒,颇臭,贾竖以伪杂真则取之。县属每至秋冬以后,东出水冶,南出六岭,驼运日夜不绝者,皆椒、桃、柿饼三物也。[1](卷5《风土志?种植记》)   这里就讲到了林县林虑山的山中之宝――柿饼、核桃和花椒的品种类型、品质状况以及营销佳绩。作为绿色食品,当地也早已将其开发出来。但正如前文所说,在产品包装广告语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以林州市林虑山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营销的大红袍花椒为例:其品名为“林虑山大红袍花椒”,产品的包装上广告语为“来自林虑山农民的问候”、“健康源绿色,锄禾问林虑”。然后是对花椒的介绍、营养分析和保质期、规格、生产许可证号、出品商、地址。这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应是对花椒的介绍,这是消费者最注意和关心的地方。其广告语云:“花椒,果皮可作为调味料,并可以提取芳香油,又可入药,种子可食用,又可加工制造肥皂。”   从以上“来自林虑山农民的问候”、“健康源绿色,锄禾问林虑”的广告语中,可以看出“大红袍花椒”广告语突出的主题是“农家”与“绿色”。而其在产品介绍时谈到的可作调味料等只是常识性的品性说明。从当前消费者的心理来说,对“农家”与“绿色”的强调虽然非常适应市场需求,但作为一个地方的特产,恐怕这些内容还远远不够。如果把乾隆《林县志》中介绍的林虑山大红袍的悠久历史及“其香烈其味长”的品质特征和“驼运日夜不绝”的营销佳绩展现出来,寥寥数语则大不同凡响。在增加历史文化厚重感的同时,产品品质在购买者的心目中也定会有一定的提升。此外,林县新修方志中,也有大红袍的详细记述:“该品种果实大,果品厚,颜色红,味道浓,被称为‘十里香’。”[2](262)在作产品宣传时,这些都是可资利用的资源。同样,在林县柿饼和核桃的包装宣传上,乾隆《林县志》中提供的资料也是绝佳的广告语。   荥阳的石榴自古有名,在方志的记载中更是如此。康熙《河阴县志》云:“石榴种自西域来,相传为张骞之遗产。他邑石榴核坚者不利咀茹,唯此渣殊软,子稀而大且甘,土人以仙石榴名之。”纂修者还引用《琐碎录》的记载:“河阴石榴,名三十八者,盖一房止三十八子也。”河阴石榴的优良品质,在明代时曾被作为贡品,“明季上供,岁若干。”[3](卷2《土产》)石榴在当地的种植非常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