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天下三大行书”载体文学文化比较
浅析“天下三大行书”载体文学文化比较 摘要:为了更加丰富比较书法文化知识,通过对《兰亭序》《祭侄稿》《黄州寒食诗帖》之间平行或交叉的比较,重在浅析三者之间的载体:文学人生中渗透着“至痛、至哀、至闷”的文字情感。在比较异同的基础上,进而领悟三者文学文化的内涵,解读他们各自闪光的“人生哲学”,也许在精神上会获得一种新的境界,也许在心灵深处会产生长久的共鸣。 关键词:三大行书载体文学文化比较 1 从文学的角度来说,《兰亭序》是一篇序类文体,序又叫序言、叙言、引等。序最初见于西汉?司马迁的《太史公书》中的《外戚世家序》《酷吏列传序》《游侠列传序》等;后来逐渐散见于唐?王勃的《滕王阁序》、唐?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唐?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送杨少尹序》《送石处士序》等;宋?欧阳修的《梅圣俞诗集序》《五代史伶官序》等;明?宋濂的《送天台陈庭学序》等。而一篇“完美”的序言则是从三国魏?刘邵著的《人物志》开始的,习惯性放在正文的后面,后来就放在正文的前面了,若请别人写的就称为“序”;若作者自己写的就叫“自序”;若别人或者作者自己写的有明确的题目,还可以作为“代序”。这种序类性的文章一直发展到今天,仍然有着文学价值的。序一般是对书籍和文章举其纲要,论其大旨,简明扼要地推荐说明著书立说者的经过,特征的文体等。一篇好的序言不但能统领全文,还能起着向导读者的作用,反之,序言有时候会框定或限制读者阅读的方向。 作序者,一般是德高望重之人,或行内练达之人,或文化清贵之人等。自从唐太宗李世民把《兰亭序》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以来,不论在文学的地位上,还是在书法艺术史上有着相当深远的意义。 不同的时代,对于《兰亭序》有不同的叫法:南朝称《临河序》;唐朝称《兰亭记》《兰亭集序》;到了大宋年间,对此称呼更是名目繁多,欧阳永叔谓之《修禊序》、蔡君谟谓之《曲水序》、苏东坡谓之《兰亭文》、黄山谷谓之《禊饮序草》《兰亭序草》、宋高宗赵构则叫其《禊帖》;还有人叫其《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世说新语?企羡》有言:“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又以己敌石崇,甚有欣色。”[1]可见,此序言受了一些《金谷序》的影响,但成就远远在其之上。 此序以夹叙夹议的形式,叙事写景,抒情述怀,感物论道,先后记叙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以及集会的人物,描写了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以远近结合的方法从“崇山峻岭”写到“清流激湍”,接下来巧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人物活动时的情节,然后通过大自然的美景描写,笔锋又转向了“天朗气清”与“惠风和畅”,感悟大自然之际,回味人生而无限喟叹,集会感发于心灵,放眼于长空风物,骋怀于宇宙人情,怎一个“乐”字了得? 好景不长啊!俯仰一世之余,放浪形骸之外,尽管取舍不同,性情有别,在他的追求与向往终于获得心神上的自足快然时,蓦然回首,这一切被时光已冲成一片“陈迹”。此时此刻,乐悲交集涌上了心头,人生苦短,世情变迁。诚如陶渊明所言:“人生无根底,飘入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2]于是,作者把兴趣深深地寄情到孔夫子的“不知老之将至”上来。 作者借用古人之言:“死生亦大矣。”接着又以感叹的口气道出了一个沉甸甸的“痛”字。而这里我们更应该沉思一个问题,作这篇序言的时间,究竟是集 会当日所写呢?还是过了一段日子所作呢? 依据有关资料可知,是作者用鼠须笔在蚕纸上兴笔挥就,后来又写了同样内容的数幅,可都不及第一幅精妙。若是过了些日子写此集序,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从文中的“乐”极返“痛”的心情,思想,语言的极大反差来看,应该是后来所作的序言,可能在集会过后的作序期间,曾参加集会的名儒文士,亲朋好友中,或宦海沉浮,或身命伤亡等现象,否则,作者不会有如此的“生死观”与“乐痛感”。按常情来说,一篇即兴之序,前面明快自然,后面沉郁消极,放在诗集前面,有谁看了不在生命深处颤动呢?而常言说“爱美之心人人皆有”,人们往往喜欢一些积极向上的文章,相对来说,平和快乐一点的序言为好,可是,如这篇大喜大悲的文章难道就不影响《兰亭诗集》的美观吗? 可是,在集会上即兴之作也是很有道理的,这次集会毕竟是“修禊事”嘛,“禊”在古代是一种春秋两季祭祀的民俗祓除活动,水边洗濯后,便要宴饮,郊游,这样的活动,怎能不使王羲之感物慨人,欣尽悲来呢? 魏晋时期,玄学清淡思想笼罩一时,王羲之在思想和理想上与其他文人有所不同。在肯定生命价值的同时,提出了对“一死生”、“齐彭殇”的批评论,显示着他对老庄虚妄人生的明智。 在《世说新语?赏誉篇》中:“庾公(庾亮)云:‘逸少国举。’故庾倪为碑文云:‘拔萃国举。’”[3]这样的句子,从而可以看出,王羲之是一个关心民生,崇尚文化,是一个治学严谨,务实廉洁的清官。所以为全国人推崇和敬仰。“殷中军(殷浩)道王右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