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约翰邓恩诗歌中陌生化现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约翰邓恩诗歌中陌生化现象

浅析约翰邓恩诗歌中陌生化现象   摘要: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该理论创立以来,诸多学者便致力于研究文学文本中存在的陌生化元素。其中,用诗化语言写就的诗歌这一文学体裁受到了广泛关注。约翰?邓恩作为玄学派诗歌的开山人物,以其独特的诗风,怪异奇喻和巧智,哲学的推理与思辨,以及丰富的意象享誉诗坛。   关键词:陌生化;玄学派;气喻   中图分类号:I561.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引言:   约翰?邓恩是公认的十七世纪玄学派诗歌领军人物。然而他的诗歌在18到19世纪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直到20世纪,伴随着现代派诗人T?S?艾略特的推崇,人们才开始重新审视其作品的独特魅力。中国大多数学者研究约翰邓恩的诗歌往往从汉语层面出发,而本篇论文则从英语层面进行探讨。所谓陌生化,就是对常规常识的偏离,造成语言理解与感受上的陌生感。约翰邓恩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风格魅力,古怪的创意,严密的逻辑推理,以一种陌生化的方式提升我们对熟悉事物的感知。   1.陌生化和俄国形式主义   陌生化,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是俄国形式主义天然之作,因此从其逻辑性和合理性出发,我们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俄国形式主义。   俄国形式主义是1914年至1930年在俄罗斯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流派。这个术语“俄国形式主义”首次被使用是来自这场运动的敌对方,所以严格说来,这个词语传达的意思是被他们自己明确反对的。什克洛夫斯基、提尼亚诺夫、普洛普、雅各布森等代表人物确立了诗歌语言文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给文学评论界带来了一场彻底的革命。   2.约翰邓恩中诗歌的陌生化元素―声音和韵律模式   下面将从约翰邓恩的一首诗歌中具体分析声音和韵律模式:   A Valediction: Forbidding Mourning.   I   As vir/tuous men/ pass mildly /away,   And whi/sper to their /souls,/ to go,   Whilst some /of their /sad friends /do say,   The breath /goes now,/ and some /say,no:   II   So let /us melt,/ and make /no noise, 5   No tear-floods,/ nor sigh-tem/pests move,   T’were pro/fana/tion of /our /joys,   To tell/ the laity /our/ love.   从这首诗中,不同形式的声音模式显而易见,事实上,这首诗几乎包括了作者其他诗歌的所有声音模式。头韵( Asvirtuousmen pass mildly away in the first line),中间韵(That ourselves know not what it is in the eighteenth line and Though I must goe in the twenty-second line),反向韵(Dull sublunary lovers love in the thirteenth line),对韵( Thy soule the fixtfoot in the twenty-seventh line),谐音(But we by a love,so much refin’d in the seventeenth line),和音(That ourselves know not what it is in the eighteenth line),反复(The three “two” in the seventh stanza).   接下来分析这首诗中的韵律模式:第一行是十音节五步格律,首尾抑扬呼应;第二行是八音节四步格律,首尾最后一个音节之前有所停顿;第三行也是八音节四步格律,主要以抑扬格为主;第四行同第一行,强弱模式是弱强/ 强强/ 弱强/ 弱强/,间隔有停顿,以此强调和突出主题。在诗的第二节中,第一行是十音节四步格律,第二行是八音节三步格律,弱强强/弱强强/ 弱强/,第三行是八音节四步格律,弱强/弱强/弱弱/强强/,第四行是八音节三步格律,弱强弱强/弱强/ 弱强/。在诗的第四小节,除抑扬格外,还出现了扬扬格和杨抑格,反映了意义上的变化。在诗的第五小节直到最后,音节变化不断,还伴随着两个意象的出现,金子和指南针。   3.约翰邓恩中诗歌的陌生化手法―奇喻   上述这首诗里边包含着一个奇特的暗喻,诗人把他和妻子的关系比喻为圆规的双脚,用两脚圆规的运动比喻恋人的分离与团聚,乍看是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可是细细想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