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聊斋志异中人异化主题及深层意蕴
《聊斋志异》中人异化主题及深层意蕴
内容摘要:人的异化,是《聊斋志异》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出现了诸如《阿宝》、《促织》等诸多名篇。在本文中,笔者着重分析了在此题材下的有关爱情、复仇及惩戒这三个主题,并进一步揭示了在此主题下所包含的深层的社会意义和心理诉求。
关键词:聊斋 异化 心理诉求 自由
人的异化是《聊斋志异》中的重要题材,其异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复仇、爱情和惩戒,在此之下则隐含着作者蒲松龄潜意识的心理愿望,反映了时代的独有特点。
一.复仇主题的特点及深层含义
复仇是文学作品中一个常见的主题,历史上的名篇数不胜数。而聊斋中的复仇延续了历史的传统,人异化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复仇。
1.为复仇而异化的特点
(1)复仇者的行为皆是压迫下的被逼无奈之举。如向杲的哥哥向晟为庄公子所杀,在庄公子的贿赂之下,官府没有给其申冤,这之后才有了他化身为虎,替兄报仇的事。而《博兴女》中的民女王某,被恶霸偷掠走,逼淫致死,其父不知女儿的去向,计无所出。在这种情况下,王某化身为龙,取了恶霸的头。
(2)复仇者所异化的皆为具有理性的猛兽。向杲化身为虎,王某化身为龙,化身为兽类之后,他们便没有了人间各项规矩的约束,同时获得了强大的力量,然而其复仇的对象仅止于仇家本身,并没有滥杀无辜。这说明了复仇者虽然外形为兽类,但并未被仇恨冲昏头脑,其内心中依然保持着可贵的人性。
2.为复仇而异化的深层社会原因和心理意识
(1)“以暴抑暴”的传统
中国古代社会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法制的传统和精神,再加上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对下层人民的严酷剥削,这就导致了人民对于压迫者的暴力反抗也格外的强烈,这种现象在历代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从《搜神记》中的《干将莫邪》篇到《水浒传》梁山好汉的“替天行道,除暴安良”,这种“以暴抑暴”传统的心理和行为十分久远。而聊斋故事《向杲》中融入的“为兄复仇”的情结,既表现了“以暴抑暴”的反抗心理,也使故事内蕴更加丰富而深刻。
这种“以暴抑暴”的行为并非出于施暴者刻意之下的追求,??实在是无可奈何之举,因此带有相当的正义性。由于现实官府的龌龊和黑暗,向杲无处为兄申冤。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两个结果。一是向家只能忍气吞声;二是通过自己的力量复仇。向杲果断的选择了后者,但庄公子“出则戒备甚严。闻汾州有焦桐者,勇而善射,以多金聘为卫”,向杲仅凭一己之力也无法完成对庄公子的复仇。向杲只有通过化虎,依赖虎这一神兽,才能暂时踢开人世间“上天无路,下地无门”的束缚,完成了追求正义、追求公平的任务。这种非偶然的故意行为更加巩固了正义复仇的情感主题。才能使他们的行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同情。
(2)潜意识中的返祖心理
“在古代的作品中,人被描绘成能变成某种动物,实际上是人类发展到文明阶段以后,一种返祖心理的反映。”人类虽然经过千万年进化,凭借自己的智慧在自然界中占据了绝对主导的地位,但是动物也具有人类所缺乏的各种神奇力量,这种心态就极大影响了人们的创作心理和过程。
在聊斋中,向杲化虎,王某化龙,除了获得那种超脱凡人的强大力量之外。也暗含着作者潜意识中对现实社会种种束缚的不满和无奈。作为社会中的人,无论如何强大,都要受到社会本身的限制,无法肆意妄为。现实中的向杲即使真的凭借自己的力量复仇成功,在当时环境下,也难以逃脱被杀的命运。而兽类则不一样,野兽可以无视人间的规则,可以光明正大的复仇而不必担心各种负面的影响。简言之,兽类的行为是没有任何约束的。以至于蒲松龄也在《向杲》结尾感慨的说道:“然天下事足发指者多矣。使怨者常为人,恨不令暂作虎!”
二.爱情主题下的心理诉求
爱情,向来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聊斋用了大量的篇幅描绘了丰富多彩的爱情故事。其中,《阿宝》中的孙子楚更是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形象,它突破了以往的文学作品中“女追男“的离魂模式,大胆了描写了“男追女”,并不惜运用离魂、化鸟的奇特情节,歌颂了纯真、唯美的爱情。而透过这些通过人的异化来表现爱情主题的故事,我们可以窥探到作者深层次的内蕴和心理。
1.对人生无限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生活在现实中的人无疑是不自由的,面临着很多的痛苦。因为他们同时承受着包括精神、肉体和社会等的多重束缚。因此,摆脱这种束缚,追求自由就成了人们共同的愿望。而在封建社会中,由于门第、等级和宗族观念的森严,真挚的爱情无疑成为很多青年男女的奢望,所以,通过异化的方式摆脱各种羁绊,追求自由爱情的就成了聊斋作品重点表现的对象。如《阿宝》中孙子楚,精魂化为鹦鹉才能无拘无束伴随意中人身边,并最终与心上人喜结良缘;《竹青》中的鱼客披上黑衣化为神乌,才能顺利的往来于妻子与竹青之间,生儿育女。在这里,飞鸟成为了自由的代名词。轻盈的,翱翔于天空的飞鸟,承载了太多的人们关于自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