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称霸与齐文化区域互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齐桓公称霸与齐文化区域互动

齐桓公称霸与齐文化区域互动   摘要:春秋首霸齐桓公为了缔造霸业,高举“尊王攘夷”的争霸旗帜。“尊王攘夷”既是一种民族政策,也是一种民族思想。齐桓公以华夏文化的代表自居,不仅使得齐文化脱离东夷文化的窠臼,而且使得齐文化开始真正具备华夏文化的特质。这是齐桓公能够成就霸业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东夷文化与华夏文化互动的结果。   关键词:齐桓公;春秋五霸;齐文化;区域互动   中图分类号:K22.5   一、齐桓公称霸的文化贡献   孟子认为“五霸,桓公为盛”(《孟子?告子下》),此处“桓公”就是齐桓公(?―643年),他是五霸中名气最大的。齐桓公是齐国第十五世国君,他的霸业起于公元前679年,止于公元前643年,前后共计37年。齐桓公之所以能够开创春秋霸政的新时代,这是因为他和当时的齐国具备了春秋首霸的素质和条件。齐桓公时期的齐国不仅是一大国,而且是一强国。   周初始封时的齐国并不是一个大国,其疆域仅限于国都临淄周围,只不过是个方圆百里的小国而已。这诚如战国时期的孟子所言,“太公之封于齐,为方百里”(《孟子?告子上》)。后来,齐国不断兼并周边小国,疆域面积骤增。到了齐桓公时,齐国“地南至于岱阴,西至于济,北至于海,东至于纪随,地方三百六十里”(《管子?小匡》),俨然是东方一个泱泱大国。   桓公之前的齐国也不是强国。自太公受封立国,历十四世而至齐桓公,在这三百年间,齐国虽有相当发展,也曾出现过“齐僖小霸”的中兴局面,但从总体来看,发展步履维艰,相对迟缓。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政局不稳。齐国始封时,东方的莱夷势力仍很强大,时常侵扰,由此导致政局不稳,历史上有“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的说法。五世哀公,遭到纪侯谗言所害,为周夷王烹杀。六世胡公,为避乱而迁都薄姑。七世献公,击杀胡公,迁都临淄。十一世厉公,暴虐无道,亡于祸乱。十三世襄公,荒淫误国,死于内乱。总之,桓公之前的齐国先后迁都两回,弑君三次,内乱五起,可以说,齐国三百年来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二是外患不断。在春秋初期,齐国周围分布着众多势力强大的诸侯国和少数民族。南方的鲁国也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诸侯国,直到春秋初年,齐弱鲁强的局势还未发生实质性转变。鲁两败齐,四败宋,一败燕、卫,俨然成为春秋初期的“小霸”。鲁国不仅在军事上对齐国构成威胁,而且在文化上由于鲁国独享周王室赋予的“奏天子礼乐”的资格,使得鲁文化具有天然的发展优势,这对齐文化的发展也造成了非常不利影响。北方的戎狄,在春秋初年业已势力雄厚,时常南下中原,侵扰齐国。齐僖公时,戎狄伐齐,幸而得到郑国太子率兵相救,齐国方免于兵患。南方的楚国,北向扩张,也对齐国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特别是东方的莱夷,它对齐国的威胁最大。诚如梁启超所言:“观莱夷当齐桓公时,其跋扈而为齐患也犹昔。则前此齐之声威加于四邻者殆尽矣。”[1]4正是由于以上两点原因,桓公之前的齐国不仅社会发展步履维艰,而且齐文化的区域互动发展也受到极大限制。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小白即位。他不记带钩之仇,以管仲(前719-前645年)为相,同时任用鲍叔牙、高?、隰朋等贤明之士。对内方面,齐国进行改革,不仅内乱消除,政局稳定,而且经济发展,实力骤增。“民赖休息,行伍充盈”,“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史记?管晏列传》)。同时,这为齐国的后期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所以历史上有“齐富强至于威、宣”(《史记?货殖列传》)的说法。对外方面,桓公高举“尊王攘夷”的旗帜,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通过管仲和齐桓公的改革和努力,“设轻重以富国,合诸侯成伯功”(《汉书?地理志》),由此,齐国出现了“天下大国,莫之能御”的强盛局面。这既使得中原诸国免遭夷狄侵伐的苦难,又使得齐国获得了较长时间稳定发展的有利环境,从而促成了齐国的春秋霸业和文化繁荣。   齐桓公和管仲举起“尊王攘夷”的旗帜。当时北方山戎伐燕,燕国告急,齐桓公伐山戎以救燕国。接着中原地区的卫国和邢国被狄人所灭,齐桓公帮助卫国遗民在楚丘(今河南滑县)筑城,为邢国在夷仪(今山东聊城县附近)筑城,保存了两个被戎狄所灭的诸侯国,使“邢迁如归,卫国忘亡”。齐桓公还率领齐、鲁、卫、郑、陈等八国军队攻楚,与楚国签订“召陵之盟”,逼迫楚国“丝贡于周而返”。齐桓公兴灭国,继绝祀,攘夷狄,尊王室,成为中原华夏诸国的保护者,赢得了它们的支持与拥护。周襄王二年(前651),齐桓公与周王室的卿士及诸侯会盟于葵丘,正式确立他的春秋霸主地位。   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具有重大的文化贡献。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保卫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免遭落后民族的掠夺性破坏;致力于富国强兵,推动了夷夏文化在齐地的融合;九合诸侯,推动了中原各国的文化交流;改变了西周以来齐弱鲁强的格局,这为中国东方的文化中心自鲁向齐的转移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