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之我见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之我见
在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教育改革和发展主题的今天,加强与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要落实语文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另一方面,要结合课文内容,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将语文学科教学作为德育渗透的主渠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质。
要在语文学科中较好地实现德育渗透,我认为要在以下几个环节上下功夫:
一、在汉字的深奥莫测中渗透德育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一个不热爱自己祖国语言的人,又怎能谈得上热爱自己的祖国?我想,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热爱自己祖国历史悠久的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同时这又是提高学生个人道德修养的第一步。所以,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我经常从汉字的造字原理上与学生进行推敲。例如:“本”字,由一木一横组成,“木”泛指树木,一横指土地,这一横被木字之干向下穿越,借“奔(bèn)”声表示树根的生命力极强,不停地往土里奔,求“本”就是要认知事物根源――学习就是一个求“本”的过程;自大一点就“臭”――对学生进行谦虚教育;人字结构一撇一捺,相互支撑,人才能生存――教育学生学会共处才能做一个真正的人;再如“爱”字,它的繁体字是“?”字的顶端是“放在盘子里的一颗心,中间的心表示发自内心地对待朋友(也包括亲人),这就是爱”――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诸如此类,我们通过解说汉字原理,使学生深刻理解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对汉字与汉语言作为母语产生发自心底的自豪感,渗透德育教育。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探究文章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
在课文中,有些词语句子看似平淡,可字里行间往往渗透着作者浓郁的思想情感。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应结合文本加以点拨、讲解。不仅仅只在语言文字上兜圈子,应融入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去领悟其中真挚、高尚的东西,从而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传达了古人修身律己的信念,约束人们崇尚教化,立德从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强调了德的重要,告诉人们任何时候都要万事德为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出了母亲河的蔚然壮观,启发人们民族精华要薪火相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描绘了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恢弘气概,昭示人们奔腾不竭的生命激情。德育的因素无处不在,语文教师应根据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特点,把思想教育渗透其中,使他们得到无声无息的感化,这样就会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意愿。
(二)捕捉美好形象,以美好的形象感染人、教育人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许多篇章,大多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终生建功立业的领袖人物,有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呕心沥血、不畏牺牲的英雄模范,有为祖国建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普通劳动者,也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舍身求法大声疾呼的人。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一个感人的故事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种哲理的智慧可以改变千万人的命运。”我们就是要通过这些典型形象教育学生。如学习《登上地球之颠》这篇课文时,中国登山健儿们书写世界登山史的新记录的故事,正是教师向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团结合作和自我牺牲精神教育的好时机;都德的《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就是一个爱国主义好榜样;《音乐巨人贝多芬》能激发学生追求自己的理想,与苦难和困难作不屈不挠的斗争。课文中这些人物的思想情感、精神品质和行为习惯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形象,我们老师如果捕捉得好,挖掘得深,就会使学生心灵受到洗礼,情感产生共鸣,思想得到升华,从而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三)营造美的氛围,用美来熏陶学生
《黄河大合唱》能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贝多芬的交响曲可让学生领悟到百折不挠的生命强音,播放这些配乐曲,创设感人的情境,让学生诵读文章,会唤起他们对美的感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动静结合写景状物,能让他们领略到其乐融融的自然美;《散步》中一家人尊老爱幼和谐相处,能让他们感受到其情切切的人情美;《岳阳楼记》融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能让他们体味到其心坦坦的豁达美。
三、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要想写出来的文章才有血有肉,有感染力,那么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时刻要求学生亲耳所听、亲眼所见、亲手去做。那么这个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极好机会。例如:在庆祝盘锦建市30周年活动中,我为学生布置了系列作业:一是写调查报告。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