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文学小径上漫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古典文学小径上漫步

在古典文学小径上漫步   这是一个非常浮躁和功利的时代,人们大踏步奔向欲望的无止之境,遗落了灵魂,心灵荒草蔓生,既感受不到真诚和美好,也无法体会触及震撼灵魂的深邃孤独悲痛。麻木和空虚,成了这个时代的关键词。所有的文化和艺术似乎都成为了装饰品和摆设,人们只是以此来装点门面,速食品一般,没有咀嚼和回味,更没有深层次的思考,像一次性用品一般,用完即扔。   这些年很是兴起了一番国学热,什么读经班以及各种关于国学的讲堂讲座一哄而起,仿佛麻木沉睡的人们忽地惊醒,意识到了什么,要去改变些什么。很多国学班开课了,传来童声朗朗的读经声,读了《三字经》、《弟子规》的孩子们貌似乖顺、礼貌,而又呈现出小大人似的世故。但是这一切又给人一种闹哄哄的感觉,我也曾经带着女儿去参观过这样的讲堂,而被里面那种浓厚的焦灼功利的气息吓跑,不管是读经班的创办者的还是那些送孩子去读经的家长们,都有一种迫不及待的急躁,一方迫不及待地想赚钱,一方迫不及待地希望自己的孩子立刻成为一个谦谦孔夫子或娴雅小淑女。我觉得,对于孩子的文化品格的培养,心灵的塑造,不是读几天之乎者也就能培养出来的,那是需要长时间的熏陶和默染,让孩子的心灵自主地去接近去理解去感受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吸取传统文化价值系统中能真正弥补现代教育所缺乏的东西,而不是游离于现实人生之外的虚无和迷茫。   女儿小时,我并没有如大多数家长一般教她背唐诗宋词,但是我会买来一些印刷精良的绘图版唐诗读物,在她感兴趣的时候和她一起读,朗朗上口的韵律在朗读的时候会带来一种愉悦和美感。为了维护这愉悦和美感,我从来不强制她去背诵这些唐诗,也不在她不想听不想读的时候去逼迫着她去听去读。那时的她更加感兴趣的是童话故事以及各种儿童绘本类读物,及至稍长到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她依然对唐诗宋词不是很感兴趣,那时她的读物除了绘本之外,文字类的主要还是诸如《苦儿流浪记》、《海底十万里》以及《木偶奇遇记》等等。但是唐诗和宋词依然还摆放在她的小书架上,偶尔的时候她也会拿下来读一读。   我相信经典以及美???的东西一定不会被忽视,当心灵以及知识的储备达到一定的阶段时,与美好和经典的邂逅只是时间的问题。我所要做的只是培养她阅读的好习惯,珍护她纯善的心灵不被蒙蔽,带她去亲近大自然,一起去听古典音乐,当一个人有着比较均衡完善的知识结构和比较高的欣赏水平时,他对古典文学以及传统文化的理解才不至于偏颇狭隘。   渐渐地她愿意去接近,去阅读和欣赏古典诗词了。而我所要做的,依然只是根据她的需要买来她想读的书,和她一起阅读,在她阅读的过程中有疑惑或者有感触时和她一起讨论,彼此分享阅读经典时心灵的震颤和感动。   记得我给她买过一本《唐诗鉴赏辞典》,有一段时间这本书是她的案头书,她经常翻读并在书中做标注,一些感触一些想法写在书的空白处。除了唐诗宋词之外,她也读很多的名家诗选。她的记性一向极好,喜欢的诗读几遍就能默诵。记得有一次是在春暮初夏的时节,连绵的阴雨天之后天空放晴,我和她走在林荫道上,树木蓊郁葱茏,人的身心有一种爽朗神清的感觉,我和她默默感受着这晴雨季节的变化,忽然她说了一句:“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生。”这一句诗真是精妙表达出我们俩在那一时刻所能感受到的物候的变化,当时我惊讶她能有这样的感受并且能引用范成大的这句诗贴切地表达出感受,也许这就是古典诗词的精髓之处,贴合人的实际感受并且永远也不会过时。   我向来认为读古典文学不能脱离现实,要带着对现实的关怀去阅读古典,从中寻找出贴合当下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从来不要求她只埋头书本,让她也抬起头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关注人类的未来,于是我也经常和她谈论现实社会的阴暗的一面,人性复杂的一面,以及人类在精神上和思想上的困境以及亘古以来人类在这一方面的努力和挣扎。当她带着这样的认知和思考去阅读古典文学时,她的感受和思考会更加深刻。比如她读陶渊明,最喜欢的就是陶渊明的那首名作《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相对于人人几乎能吟诵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轻恬,她更加欣赏“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逍遥真隐。在一次作文竞赛中,她就这句诗好好阐述了她对陶渊明的理解,文中,她写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对于陶渊明来说,“或许是一种态度,而千年后之于我们,更是一种气节。”而这种气节,她认为“这是一种令平凡的人敢于用自己灵魂的力量来抵御那个时代物质的暴力的气节。”她说“最使我们感动的总是陶渊明超临庸俗社会的伟大心灵。”她说即使在《饮酒》篇中,陶渊明爱的不仅是酒,更是“土地,乡野的心灵的沃土,是那一亩田,一间草房,松菊竹柏,高山流水。”“我们惊异于他的风骨,惊异于孕育出这情怀的山水田园。而我们从不知道在喧闹的人世里,在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