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周敦颐对道家道教思想的吸收
摘要:
周敦颐深化了唐代以来儒释道合流的趋势,在《通书》中进一步沿着《太极图说》的思路,在自然、社会和个人修养等多个层面对道家道教思想进行吸收和融会。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气生万物的生成论;顺化、至公的治国论;无欲主静的修养论。周敦颐突破了韩愈排佛非道的狭隘陋见,正是这种兼收并蓄的广阔胸襟,成就了他开创理学的一代伟业。在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开拓创新的今天,这种博采众长的精神,彰显出非同寻常的现代意义和深刻启示。
关键词:周敦颐;通书;道家;兼收融通
周敦颐积极适应唐代以来儒释道合流的趋势,在更高的理论层面上融通儒释道诸家,开创了理学这一儒学的新形态。《太极图说》和《通书》是他创建理学的奠基之作。前辈学者张岂之、侯外庐、陈鼓应等先生曾论述《太极图说》与道教内丹学者陈抟所著《先天图》的渊源关系①,但对《通书》的相关思想却鲜有讨论,甚至有人认为,《通书》主要阐发了儒家以诚为本、仁义中正等思想,已经脱离了道家和道教的影响。
但愚意以为,周敦颐的道学情怀是全方位的,这不仅在《太极图说》中有所体现,而且从他直抒胸臆的诗作中流露出来。例如,在《题酆都观》这组诗中的《仙都观》《读英真君丹诀》等诗中,他高唱“钦想真风杳何在,偃松乔柏共萧森”、“始观丹诀信希夷,盖得阴阳造化机”,明白地表达出对道教“真风”和陈抟丹道之学的崇尚和研习;在道教圣地罗浮山,他又吟?《题惠州罗浮山》,留下了“关上罗浮间送目,浩然心意复吾真”的诗句,仙风道骨之气象跃然纸上。
在他论及宇宙论、心性论、修养论和伦理思想的《通书》中,更是折射出道家思想的影响。以下主要就《通书》的内容讨论周敦颐对道家道教思想的吸收与融会。
一、气生万物――对道家生成论的吸收
众所周知,周子在《太极图说》中提出了一个由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物和人类的宇宙生成图式,这与陈抟的《先天图》和《老子》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生成图式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而这种继承关系亦延续到《通书》中。在《通书?理性命》中,他对宇宙万物的生成过程作了更具体的论述:“二气五行,化生万物。五殊二实,二本则一。是万为一,一实万分。万一各正,小大有定。”即是说,天地万物乃是阴阳二气和金木水火土五行化生而成,五行与阴阳二气各有其不同的质,但二气的本源是“一”,一生二气,二气又化生出万物。也就是说,万物皆源于“一”,“一”分而为万物,而由一分化出来的万物又各有其小大不一的确定本性。周子的这一宇宙生成论不仅与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宇宙生成图式相一致,而且在诸多道家作品中亦可找到相似的论述。
例如,汉代黄老道家的代表作《淮南子》对宇宙生成过程的描述就与《通书》的论述多有相似。该书《天文训》中说:“道始于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时之散精为万物。”②《本经训》中亦说:“天地之合和,阴阳之陶化,万物皆乘一气者也。”③作者认为,“道”始生于无形的“虚廓”,“虚廓”进而产生出宇宙和气,由“道”产生的“气”具有清阳重浊等性质上的差别,故可分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刚柔相成,由此而化生出天地万物,人与天地皆统一于阴阳之气。显然,周敦颐“二气五行、化生万物”和“是万为一、一实万分”的宇宙生成模式正是对《淮南子》上述理论更为简要的概括。
周敦颐对道家宇宙观的吸收,为“罕言天道”的传统儒学开拓了新的视野,输入了新鲜血液,从哲学的高度为理学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顺化、至公――对道家治国论的吸收
周敦颐在治国理论上亦融合了道家的思想主张。作为理学的开山祖师,周敦颐当然首先要强调以仁义之道治天下的重要性,但他心目中的理想政治局面又颇有道家无为而治的色彩。例如,他在《通书?顺化》中说:“圣人在上,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德修而万民化。大顺大化,不见其迹,莫知其然之谓神。故天下之众,本在一人,道岂远乎哉,术岂多乎哉?”
在这段话中,“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是儒家的政治理想,而“大顺大化,不见其迹,莫知其然之谓神”的蓝图则凸显出浓厚的道家政治主张的神韵。
我们知道,因顺自然、无为而治是道家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老子》认为,纯任自然的管理方式是最高明的:“太上,不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④因此,君主如能“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则可在政治行政生活中收到显著的效果:“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⑤ 黄老道家《淮南子》亦发展了《老子》的政治主张,极力推崇以“不道之道”治理天下。如,该书的《原道》中说:“是故不道之道,莽乎大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