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例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临床疗效分析.doc

95例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临床疗效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5例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临床疗效分析

95例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确诊为腹股沟疝的患儿190例,将患儿随机平均分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患儿采用腹部横纹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腹股沟斜切口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儿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儿术后出现9例阴囊血肿和4例疝复发,试验组患儿术后未发生并发症,试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腹部横纹小切口手术对小儿腹股沟疝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有助于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小儿腹股沟疝;小切口;临床疗效   小儿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普外科小儿疾病,研究显示,对于1岁以上患儿机体自愈率较低,易发生嵌顿,若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极易引发肠管缺血坏死等恶性病发证,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临床一般对该类患儿首先考虑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1]。传统的腹股沟切口手术由于需要较大创口,给患儿带来较大痛苦且不利于术后恢复,近年来腹横纹小切口手术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2]。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190例腹股沟疝患儿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小切口手术在治疗该类患者方面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建议。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确诊为腹股沟疝的患儿190例,137例男性,53例女性,年龄分布为1~6岁,平均年龄(3.7±1.1)岁,病程分布2个月~3年,其中包括117例右侧,49例左侧和14例双侧。所有患儿均符合临床小儿腹股沟疝的相关诊断标准,均已排除嵌顿性、滑动性及复发性腹股沟疝和其他合并症。将所有患儿随即平均分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及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试验组患儿实施腹横纹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患儿行全身麻醉,于腹股沟区域顺皮肤横纹取1.5cm左右长的小切口,将皮肤切开,使用止血钳将皮下组织行钳钝性分离,使精索和外环口充分显露,将精索提起后沿精索前内侧寻找疝囊(一般为乳白色),向疝囊颈部方向游离疝囊,直至看见腹膜外脂肪,使用4号丝线按照8字贯穿法进行疝囊颈结扎,并将多余囊壁剪出,充分止血并牵拉睾丸,对精索进行复位,然后使用1号丝线对皮下组织进行缝合。   对照组患儿实施传统腹股沟斜切口手术进行治疗:患儿行全身麻醉,于耻骨结节处顺腹股沟管取5cm斜切口,沿切口将皮肤、皮下组织及脂肪层逐层切开,直至腹外斜肌腱膜,之后将腹股沟管打开使精索充分显露,将提睾肌纵行切开,于精索前内侧寻找疝囊,并游离疝囊至疝囊颈部,直至发现腹膜外脂肪,使用4号丝线按照8字贯穿法对疝囊颈进行结扎,并将多余囊壁剪除,止血并逐层缝合切口。   1.3观察指标[3] 对两组患儿的术后出血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本次研究中两组患儿的治疗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治疗结果:见表1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儿均顺利治愈出院,由表中数据可知,试验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2两组患儿的并发症情况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儿的总治疗费用平均为(2105±172)元,术后未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患儿的总治疗费用平均为(2545±215)元,术后出现9例阴囊血肿和4例疝复发。试验组患儿的治疗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主要是由于患儿体内内环口为完全闭合,腹腔内脏器经由内环口向腹外突出,形成腹股沟疝[4]。对于该类患儿,在其用力或哭闹时,患儿腹股沟处存在圆形可见肿大,弹性、质软,一般可自行还纳。若包块无法复位,记忆造成嵌顿性腹股沟疝,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于腹股沟疝患儿,应及时给予其合理有效治疗。   大部分腹股沟疝患儿均表现为先天性斜疝,主要由于患儿腹膜鞘状突未完全闭锁。该类患儿一般不存在腱膜组织胶原代谢或腹股沟区肌肉异常,因而局部薄弱的发生率较低,因此临床治疗时不建议采用修补术,仅需进行疝囊高位结扎即可对患儿病情进行有效干预[5]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