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EG―6000胁迫对枳壳种子萌发生理特性影响
PEG―6000胁迫对枳壳种子萌发生理特性影响
摘要:【目的】PEG-6000胁迫两种枳壳种子,初探柑橘砧木抗旱机理。【方法】以绿衣枳壳和旺苍大叶枳的种子为试验材料,使用PEG-6000(0 %、12.5%、17.6%、 21.1%)模拟干旱胁迫,检测枳壳种子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活性、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绿衣枳壳和旺苍大叶枳均呈现SOD酶和POD酶活性逐渐增加,MDA含量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呈现先减少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变化趋势较小,α-淀粉酶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绿衣枳壳的SOD、POD、MAD、α-淀粉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旺苍大叶枳,可溶性糖含量低于旺苍大叶枳。【结论】由此初步推断出绿衣枳壳较旺苍大叶枳抗旱,柑橘砧木可选绿衣枳壳。
关键词:枳壳;PEG-6000;种子萌发;抗旱性
中图分类号:S6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5)10-0055-04
1 引言
我国柑橘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柑橘产业已成为我国南方主产区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1]。由于我国南方栽培柑橘,出现灌溉不均一,偶遇自然灾害(旱、涝)导致柑橘减产,因此,筛选或培育抗旱性强,优质的柑橘砧木资源尤为重要。
聚乙二醇-6000(PEG)用于模拟土壤干旱来研究植物水份亏缺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2]。PEG-6000不易自由通过植物细胞壁,不易渗入活细胞内,不会给植物内增加营养物质,无毒,但能使活细胞缓慢吸水等优点,而常被作为干旱胁迫的渗透胁迫剂[3],已在苹果、香蕉、枣、樱桃、葡萄、柑橘等果树上广泛应用[4~8]。李志刚等人的研究芦笋在 PEG 模拟干旱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变化[9]试验结果表明PEG可有效提高作物抗性功能表达。本试验以绿衣枳壳、旺苍大叶枳为试材,研究柑橘种子在不同浓度梯度PEG模拟干旱胁迫下萌发过程中生理特性的动态变化,为柑橘抗旱性鉴定和抗旱种质的筛选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以绿衣枳壳、旺苍大叶枳种子为供试材料。绿衣枳壳采种地点为贵阳市花溪区;旺苍大叶枳种子来源于重庆农科院柑橘研究所,采种时间为2013年10月,试验时间为2014年2~4月。
2.2 试验处理方法
选择成熟、饱满且大小一致的种子,经0.50%的次氯酸钠消毒5 min ,蒸馏水冲洗干净,灭菌滤纸吸干种子表面水分后,均匀摆放在铺有2层滤纸的90 mm玻璃培养皿中,每皿30粒种子,分别加入6 mL不同水势的 PEG -6000溶液,依据 Burlyn[10]等的PEG-6000溶液配制公式,配成0%(为对照ck)、12.5%、17.6%、 21.1%的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条件进行处理。绿衣枳壳的0 %、12.5%、17.6%、 21.1%处理分别命名为A1、A2、A3和A4;旺苍大叶枳的0 %、12.5%、17.6%、 21.1%处理分别命名为B1、B2、B3和B4;于25℃恒温培养箱内进行恒温培养,每处理设 3个重复。播种后0 d、5 d、10 d、15 d进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2.3 指标测定及方法
α-淀粉酶、SOD、POD、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检测分别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氮蓝四唑(NBT)法、愈创木酚法、硫代巴比妥酸法、蒽酮比色法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具体见雄庆娥编写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教程[11]一书。
3 结果与分析
3.1 SOD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SOD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保护酶,它直接影响着活性氧的清除,而细胞对活性氧的清除能力越强,则可避免植物体内过度积累的活性氧对细胞膜和细胞功能的伤害,因此细胞大量产生SOD说明抗性越敏感。两种枳壳种子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SOD酶活性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随着胁迫浓度的提高,SOD酶活性呈现不同程度提高的趋势。在15 d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胁迫枳壳的SOD酶活性变化最大,且绿衣枳壳的SOD酶活性比旺苍大叶枳呈现显著性差异,具体见图1。种子在萌发过程中SOD酶活性也呈现增长趋势,可见SOD酶也随着种子萌发而产生变化。
3.2 POD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由图2可知,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POD酶活性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且两个品种间差异不大。随着PEG胁迫的逐渐增强,种子内部产生了过氧化物酶POD,以清除PEG胁迫中出现的活性氧,从而提高了种子的抗胁迫能力,低浓度短时间的胁迫更有利于POD酶活性的提高。整体比较旺苍大叶枳产生的POD少于绿衣枳壳。
3.3 MDA含量的动态变化
植物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物丙二醛(MD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