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给NPVP中S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S给NPVP中S研究

S给NPVP中S研究   摘 要:“S+给+NP+VP”既可以表示处置语法意义,又可以表示被动语法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北大汉语语料库(CCL)”,选用了19023条中的610条语料进行统计、分析,对“S+给+NP+VP”中“S”的句法功能进行了考察与研究,并分析了“S”的组成成分、省略与否、有生性、无生性等。   关键词:“S+给+NP+VP”结构 S 句法功能      一、引言   介词作为虚词的一种,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难点。介词“给”属于汉语词汇等级大纲中的甲级词,也是“留学生使用最多的介词之一”(李大忠,1996),同时它在句中的用法十分灵活,意义也很复杂。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出非动词“给”①出现的八种格式,分别是:   1.S+VP+给+NP1+NP2   (1)徐经理,谢谢您送给我这么漂亮的花。(陈建功,赵大年《皇城根》)   2.S+VP+NP2+给+NP1   (2)到了目的地,我掏出车钱给他,他问我要开票么?(王朔《许爷》)   3.S+给+NP1+VP+NP2   (3)要是算得准,我还给你送礼物呐!(陈建功,赵大年《皇城根》)   4.S+给+NP+VP   (4)这孩子[给]饿坏了。(王朔《痴人》)   (5)它早起来了,它[给]老人的饭已舔光。(彭见《那山?那人?那狗》)   (6)她[给]顶回去了(邓友梅《我们的军长》)   5.S+把+NP+给+VP   (7)李弥气得当场就把那个炮兵团长给毙了。(邓贤《大国之魂》)   6.S+被+NP+给+VP   (8)也都被美国鬼子给杀了!(老舍《无名高地有了名》)   7.S+叫/让+NP+给+VP   (9)不过戏曲界似乎不止一位刘汉臣,一位在上海叫黑社会给害死了,曾在观众中引起愤慨。(邓友梅《无事忙杂记》)   (10)吴穴头儿要敢这么剥削演员,早让人拿人刀子给捅啦!(陈建功,赵大年《皇城根》)   8.S+给+NP+给+VP   (11)早给日本人给抓走啦!(老舍《四世同堂》)   上面“S+给+NP+VP”格式既可以表示处置语法意义,又可以表示被动语法意义。留学生常常对此格式所表达的意思困惑不解,在运用时也常常采取回避态度。因此,有必要梳理清楚在哪种情况下该格式表示哪种语法意义、该如何去使用。   本文利用“北大汉语语料库(CCL)”,同时还使用了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05级研究生搜集的汉语作文语料作为辅助材料。笔者对语料进行了随机抽取,最终所选的语料按语体可分为四部分②:政论语体(54条)、文学语体(18393条)、说明语体(7条)、口语语体(569条)。在搜集到的19023条语料中,挑取出属于本文研究范围“S+给+NP+VP”的语料610条,然后对选用的这610条语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细致地考察了“S+给+NP+VP”的句法功能。   二、相关研究综述   “S+给+NP+VP”中S的组成成分方面,朱德熙(1979)简单而明确地提出S代表充任主语的体词性成分;李珊(1994)认为S的组成成分有名词、代词等。关于能否省略及有生性和无生性等问题在齐沪扬(1995)的论文中有所涉及。   三、表示处置语法意义时的S   (一)S的组成成分   表示处置语法意义的“S+给+NP+VP”中的“S”,朱德熙(1979)简单而明确地提出“S”是体词性成分。笔者通过语料再次验证了朱先生的观点,同时发现组成“S”的既有体词性成分,也有别的成分。但主要是由普通名词、专有名词、人称代词、疑问代词等体词类成分组成。例如:   (12)涂白剂,[给]果树涂白了。(汪曾祺《果园杂记》)   (13)派出所[给]教育,教育完了给放了。(王朔《编辑部的故事》)   (14)我[给]他打发走了。(曹桂林《北京人在纽约》)   (15)谁[给]你的位置占了?(王朔《编辑部的故事》)   有时主谓结构也可以做“S”,例如:   (16)乌世保搬进这个院,不是添了一个人,而是添了一盆火,[给]这一家的生活烘热了。(邓友梅《烟壶》)   (17)我跨进堂前,看见一只饿瘦了的黄狗躺在沙发椅子上,我用电筒一照,突然起身,[给]我吓了一跳。(丰子恺《告缘缘堂在天之灵》)   有时“S+给+NP+VP”在表示处置语法意义时,用在一个较大的句子中,形成兼语句,因此“S”就成了兼语句中第一个动词的宾语、第二个动词的主语。例如:   (18)他告诉她们到那天必须和演话剧似的[给]脸上抹上油,眼圈涂蓝,脸蛋擦得特别红。(老舍《四世同堂》)   (19)周仁听金秀讲了后跨院发生的事以后,当即打了个电话去香港,让家人买下了这盒卦签儿,托一位来旅游的朋友[给]捎了来。(陈建功,赵大年《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