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思考与研究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思考与研究
摘 要:文章对“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种种现象进行分析,指出教师不要被其迷惑,要按照教育的规律正确地教育孩子。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家庭教育;伪命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3-0082-02
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中国的家长尤甚。受时代和环境的限制,好多家长曾经错失自己的黄金年华,于是他们将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成了众多父母的座右铭。
一、“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种种现象
幼儿园招生时,报名处就排起了长龙,收费较高的特长班更是家长的首选。家长以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由,希望孩子在上幼儿园时就能多学一些知识。
孩子刚上小学,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放弃家庭教育,把小孩送到寄宿制学校交给老师;或者上重点学校,觉得这样就是放进“保险箱”了。“虎妈”“狼爸”更是顾不上关注孩子的疲惫和无助,“五加二、白加黑”,双休日安排得满当当:报才艺班,学习钢琴、小提琴、画画、跳舞、唱歌,让孩子尽可能地“多才多艺”;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在 “知识和技能的海洋里遨游”,不是奥数就是英语,不是理化就是作文,让孩子在各种培训班、补习班、特长班之间游走。
有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遗余力地动用自己所有的关系网为孩子择校、选班。于是,一些房地产商家抓住了巨大的商机,在极力宣传教育要投资理念的同时,在各名校的周围巍然耸立起价格不菲的“学区房”,有钱的人家,买个学区房,孩子就可以开开心心地读名校去了。有的家长更是干脆把小孩送到国外去读小学、中学,接受所谓的“更先进的教育”。
越来越多的父母绷紧了神经,生怕因自己“下手”太晚、考虑不周而拖了孩子的后腿。一位准妈妈说:“我和先生已经做好了‘教育计划’,希望宝宝一出生就能接受最好的教育。”家长的焦虑之情溢于言表。《中国家庭育儿方式研究报告》曾经对“您认为孩子竞争起跑线应该设在什么阶段”这个的问题展开调研,有43%的妈妈认为孩子的竞争从胎教开始,25%的妈妈认为是在进幼儿园之前,24%的妈妈认为应该是在孩子上幼儿园后和读小学之前。综合所有妈妈的选择,中国父母将孩子的“竞争起跑线”平均设在宝宝出生后的第18个月。
二、“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说法的对与错
“起跑线”上的竞争如此激烈,我们不得不仔细辨别一下“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说法的对与错了。
我们不妨先看看专家的意见。童话大王郑渊洁是这样说的:“如果孩子的人生是参加一场马拉松长跑竞赛,那么在起跑线时是否领先是不重要的。因为,马拉松竞赛的特点是: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如果是这样,我们不禁要问:孩子的“起跑线”究竟在哪里?如果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他就能赢到“终点线”吗?能“笑到最后”吗?看看我们的周围,好多所谓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因为过早地透支了体力、健康和智慧,反而不一定能赢到终点、笑到最后。近年来,屡屡见到有孩子因学习压力过大而走上极端的报道:有的是因为不适当的“起跑”而患上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狂躁、焦虑等心理障碍性疾病;个别孩子还因此走上了不归路……父母是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结果呢,孩子却输得一塌糊涂。王安石的《伤仲永》就讲述了一个天才小孩最终变得和常人无异的故事。二十多年前,某大学的少年班家喻户晓;可如今,这些昔日的神童却鲜有多少栋梁之材。相反,有的在事业上非常优秀的成功者,小时候并不是优生,有的甚至是“差生”。
体育运动员如果没有做好热身运动就猛地投入比赛,很有可能会导致抽筋、跌倒,甚而心力衰竭,不得不中途退出比赛。有的人把人比喻为汽车,童年就是人的磨合期。买过新车的人都知道,磨合期的车速不能过快,只有这样,这辆车未来才能风驰电掣;如果磨合期高速行驶,车就会早衰,该高速行驶了,它却反而会力不从心。孩子也是这样,在童年不能满负荷运转,要适度磨合;到了成年,才能快马加鞭,后劲十足。如果把孩子比作一棵小树苗,想让这棵树苗茁壮成长的方法一定不是违背人的智能和身心成长的自然规律去拔苗助长。树苗该什么时候发芽、开花、结果,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把它培植在肥沃的土壤,接受足够的雨露阳光,它就一定可以枝繁叶茂。育人也要遵循规律,切忌拔苗助长。如有两人到沙漠植树,树种下后,一人浇了几天水就不管了,任由树木自己生长;另一人精心管理,天天浇水,定期施肥,树的长势非常好。前者种下的树生长得非常缓慢,而且矮小,备受讥笑。可是,夏天的一场大风过后,精心养护的树木被连根拔起,疏于照料的树却损伤很小。为什么?因为不常浇水,树为了寻找生长所需的水分,就拼命把根一直向地下扎,所以大风刮不倒它们。沙漠植树的经验是否值得借鉴:要长成参天大树,就得经历自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