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十九号房不可靠性叙述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到十九号房不可靠性叙述分析

到十九号房不可靠性叙述分析   摘 要:本文基于韦恩?布思和詹姆斯?费伦提出的不可靠性叙述理论对《到19号房》女主人公苏珊在事实/事件轴、价值/判断轴和知识/感知轴上的不可靠性叙述进行分析,论述人物叙述的不可靠性对增进文章主题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到十九号房》;不可靠叙事;多莉丝?莱辛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4)05-0198-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4.02.048   多莉丝?莱辛是二战后最重要的英语作家之一,于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到十九号房》是莱辛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并收入1963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中(薛晓颖,2009:4)。文章讲述了女主人公苏珊悲惨的命运,女主人公苏珊基于理智与丈夫结婚,婚后放弃了自己原先的工作,为了丈夫、四个小孩、家里的事务绞尽脑汁。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离开她去上学。丈夫也开始渐渐在外面拈花惹草;年近四十的苏珊感到不安和恐惧,费尽心思想要逃离家园,最后她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安身之所,一个小型旅馆的十九号房,并最终选择在那里结束了生命。文章揭示了父权社会下女性所受到的压迫及其悲惨的命运。    1 . 不可靠叙述理论   韦恩?布思在其著作《小说修辞学》中提出衡量不可靠叙述的标准是作品的规范(norms)。所谓规范,即作品中事件、人物、文体、语气、技巧等各种成分体现出来的作品的伦理、信念、情感、艺术等各方面的标准。布思认为作品的规范就是隐含作者的规范以及创作作品时作者的第二自我。倘若叙述者的言行和隐含作者的规范保持一致,那么叙述者就是可靠的,倘若不一致,则是不可靠的。其研究主要聚焦于两种类型的不可靠叙述,一种涉及故事事实,另一种涉及价值判断。   美国叙事理论界权威詹姆斯?费伦至少在三个方面发展了布思的理论。一是他将不可靠叙述从两大类型或两大轴发展到了三大类型或三大轴,即在原先事实/事件轴和价值/判断轴的基础上增加了知识/感知轴,并沿着这三大轴区分了六种不可靠叙述的亚类型:事实/事件轴上的错误报道和不充分报道;价值/判断轴上的错误判断和不充分判断;知识/感知轴上的错误解读和不充分解读。同时费伦还增加了一个区分:区分第一人称叙述中,“我”作为人物的功能和作为叙述者的功能的不同作用。人物功能和叙述者功能实际上可以独立运作。费伦还在另一方面发展了布思的理论。费伦的研究注重叙事的动态进程,认为叙事在时间维度上的运动对于读者的阐释经验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申丹教授认为叙述学界通常聚焦于叙述者的“不可靠”,而较少关注人物叙述的“不可靠”。而无论在第一人称还是在第三人称叙述中,人物眼光均可导致叙述话语的不可靠,而这种“不可靠叙述”又可对塑造人物起重要作用(申丹,2006:135)。文章从全知视角展开,为读者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人物概况,后文的叙述主要是从女主人公苏珊的有限视角展开(童晓兰,2004:10),导致了叙述话语的不可靠性。本文主要关注于苏珊女主人公的人物叙述在事实/事件轴、价值/判断轴和知识/感知轴上的不可靠性,并论述不可靠性叙述对增进文章主题所起的作用。    2 . 事实/事件轴   接着她认出来,这个人就是她的恐惧的化身。认出来的同时,他消失了。她迫使自己去走进那个石椅,鲜绿色的草地上有根树枝的影子,在起伏的草地上痉挛的扭动,她才知道自己为什么把它当做一条扭动甩尾的长虫了,她边往里屋走边想:这下好了,我亲眼见到他了,说明我还是不疯――的确存在危险,因为我看到他了。(P8)   从全知视角叙述可以看出,苏珊已经知道她所看到的“魔鬼”其实是树枝的影子,只是自己的幻觉,但是苏珊却说:“我亲眼看见他了”,这是在事实/事件轴上的不可靠(黎亚琳,2007:120)。苏珊在花园里很痛苦、很压抑,可是理智地分析自己的生活后,“发现谁也没有错”。理性的她认为自己现在的不安情绪是不正常的、不合情理的,因此她需要一个理由,即使这个理由是她臆想的,也要用来解释她现在的心理困境。    3 . 价值/判断轴   白太太每过十分钟、半个钟头,就会到楼底下对她大叫:“罗林太太,家里没有探银剂了,太太,家里没有面粉了。”这叫她受不了。(P6)   这是苏珊独自在卧室中独处时对白太太在屋外的行为判断,首先从前文中可知在苏珊烦躁不安,她烧饭、缝东西来驱散这种不安的时候,白太太说:“罗林太太,你何必动手,你是花钱来请我做这些事情的呀”,这从侧面体现出白太太很明白苏珊和她之间是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她尊重苏珊,并尊重自己的职业,是一个勤奋并忠于职守的佣人。而这样的佣人从时间频率上和态度上都不可能“每过十分钟、半个钟头”并在楼下“大叫”向苏珊询问事务,这是苏珊在价值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