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手掌教学设计.docVIP

我用残损手掌教学设计.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用残损手掌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手掌教学设计   摘 要:在新诗发展史上,戴望舒是以雨巷诗人著名的。他的成名作《雨巷》一诗,运用中国的富于弹性的文字,柔曼舒缓的韵律,回环复沓的调子,表现一种纤细的凄惋哀伤的个人情感。戴望舒从写那首浪漫幽怨的《雨巷》到写《我用残损的手掌》,便是一个经典式的例子。   关键词:《雨巷》 节奏 《我用残损的手掌》   课前3分钟放《雨巷》乔榛朗诵MV   一、导语设计:   因着一首《雨巷》,戴望舒被誉为“雨巷诗人”。英国著名诗人雪莱说:“诗人是一只夜莺,栖息在黑暗中,以美妙的声音歌唱,来安慰自己的寂寞。”确实,诗是个人的抒情艺术。但是,面对重大的社会变革,诗人也会从个人的小圈子中超脱出来,把诗变为“大众的艺术”。戴望舒从写那首浪漫幽怨的《雨巷》到写《我用残损的手掌》,便是一个“经典”式的例子。   二、 朗读一首诗歌   1. 背景介绍:   板书课题,题目怎么读?为什么是残损的呢?   背景阐述 1942年,日军占领香港时,诗人戴望舒曾坐了七个星期的地牢,灌辣椒水,坐老虎凳,做柔道的呆对手,做剑术的靶子,他受了种种酷刑,但他没有供出一个抗日人士,只在奄奄一息时被营救出狱,并且落下了致命的哮喘病。在阴暗潮湿的地牢中,他将满腔的悲愤化为残损的手掌,他将对祖国的挚爱化为深情的抚触,唱出了属于永恒中国的悲壮之歌。   2.梳理意象   “我用残损的手掌 ”请根据你的理解把题目补充完整。带着这个问题请放声朗读课文。归纳板书:   摸索 沦陷区 悲愤   轻抚 贴 解放区 向往   诗人用形象说话,抒发了爱恨交织的感情。在日寇蹂躏我中华民族的年代,我们的国土的称呼有了沦陷区,解放区这样的分类,这是一种耻辱啊。   请允许老师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师范读。   3.深情朗读   读这样的诗作谁能不为之动容呢?请同学们再次深情朗读这首诗吧。   有人说朗读这首诗,你叹不出声,只有深沉的悲和热在胸中沸腾。我想和大家一起再来朗读,分工读。   三、比读一种手法   诗人的情绪深深的感染了我们,戴望舒说:“诗的情绪不是用摄影机拍摄出来的,它应当用巧妙的笔触描出来。这笔触又是活的,千变万化的。”在这首诗中对比手法无处不在,下面我们来探讨这种手法。   屏显要求:   请找出对比点,细细的品析,体会诗人情感。可以阐述对比,可以朗读对比,可以个人展示,可以小组呈现。   屏显示例:   “掠”:拂过,给人不忍心的感觉,是对苦难现实的快速回顾。   “贴”:是更紧密的接触,体现出依赖、归属感。   对比效果: 突出对沦陷区的无奈与悲愤,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   屏显对比点:   1.冷暖色调词语变化2.虚与实的对比3.动词的变化4.回忆与现实的对比5.两组比喻句的对比6.也可以创造对比   师预设:   1.冷暖色调词语变化:阴暗和明丽,感情色彩上看,诗的前后两部分宛若冰火两重天,更好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爱与恨。   冷色调:岭南的荔枝花寂寞的憔悴。   暖色调: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2.实与虚的对比:写沦陷区阴暗,从实处着笔,以小画面缀连。写解放区的明丽,侧重写意,用挚爱和柔情抚摸,一连串温馨的比喻。戴望舒“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来的,不单是真实,亦不单是想象。”   3.动词的变化:摸索――触到――蘸着――掠过――沾了――轻抚――贴,诗人从寻找到不忍到爱恋到依赖归属,感情经历了从抑郁痛苦到明朗豪壮的转变。   4.回忆与现实的对比:   回忆中的景象越美好越反衬现实的残酷,更能表达悲愤之情。   5.解放区两组比喻句的对比:   “像恋人的柔法,婴孩手中乳。”唤起人的生命中最亲切的感动,对解放区倍感亲切;“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水深火热的沦陷区反衬解放区,表达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和对祖国未来的热切盼望。   小结:与众多的口号爱国诗不同,本诗以艺术的凝想代替狂暴的吼叫。诗中如此丰富的对比,让我们叹服于诗人巧妙的笔触。   四、认识一位诗人   1.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人戴望舒注定是一个独特的所在,他在诗坛上以雨巷诗人的面目出现,可在他生命的终端却写出了这样浸透血泪的现实诗篇。联读《狱中题壁》,生朗读。   狱中题壁   戴望舒   如果我死在这里,   朋友啊,不要悲伤,   我会永远地生存   在你们的心上。   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   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   他怀着的深深仇恨,   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   当你们回来,   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   用你们胜利的欢呼   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   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   曝着太阳,沐着飘风:   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