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昭穆制历史意义与功能_00002
昭穆制历史意义与功能_00002
【内容摘要】作为古代宗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昭穆制因史料的语焉不详,成为困扰历代学者致其聚讼纷争、模棱两可的学术难题。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将昭穆与婚级、墓葬、宗庙制度联系起来探讨者甚夥,但持反对论者更不在少数。本课题前期成果从探讨家奠吊祭与婚制礼法入手,着重从“婚级制与昭穆”“家族政治与昭穆”“君宗之辨与昭穆”的角度进行阐释,并认为,昭穆制应当缘于两姓氏族相互通婚且母系氏族分宗,班位在两系中轮流变动这一根本原则,其本质在于昭穆之间互通父子,且昭与昭、穆与穆之间属于同族,而昭穆之间分属异族,其产生的原因既决定了昭穆制度是维系宗族成员关系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及至后代,昭穆开始异变,成为“敬宗收族”的一种礼法,开始表现为大宗宗子在宗族日常事务中据核心地位并有别于君统之外的制度。作为研究成果的第二部份,本文继续承接第一步研究成果的思路,并将研究假设建立在对大量谱牒解读与家族祭祀仪制的考察基础上,并试图得到下述结论:昭穆制度下的“敬宗收族”精神则是指导谱牒修撰与家族祭祀的基本原则,谱牒修撰所提倡的长幼亲疏与繁杂的家族祭祀程序都旨在为家族事务的合法性提供一个共同的载体,这个载体,便是昭穆制度。
【关 键 词】#8201;昭穆;敬宗收族;家祭;谱法;宗族政治。
【作者简介】彭卫民,西南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史原》论坛成员,主要从事礼学与清代思想史方面的研究。
一、前言
道光戊戌年,《横峰张氏重修族谱》(张13-7)开篇明言修谱是为了“叙昭穆而知同祖”:
尝闻司马太史公曰,百世不泯有益于史乘者,谱也,族不立谱则昭穆混淆;不立谱则姓氏紊乱。欧阳文忠公曰,川流派别,当知同源人代散殊,当知同祖,知同源必不笑咸淡清浊之异,知同族则不学越秦鲁祀之为然[1]。
这种“国史以编年纪事,族谱序左昭右穆”[2]的思想同样还体现在《南海鹤园陈氏族谱》的序言中,总纂官陈万豫也陈述了该氏修谱的重要原因是在保证宗族之内世系不紊、尊卑不乱,“将世系昭穆叙一本之亲传万支之派,普及尊卑长幼使称名之不紊也”[3]。以这种思想来指导谱牒修撰的例子则比比皆是,例如民国十八年,《增订香山郭氏族谱》谱序言,“我国积弱而弱能存者以有宗法主义,而人口繁多而滋生不已亦以有宗法主义”[4],因此对于族人来说:“搜罗宗支详列昭穆以示后人,果人手一编以资玩索,而孝悌睦姻、敬敏任恤之意油然以生,不独保存我国宗法社会之美德,而近世新学废姓灭宗之异说亦将消灭于无形。”[5]
而《清源金氏族谱》之《宗人词》则一语道出了昭穆在谱牒中的表现形式是:“每五世为一图者,前图之终后图之始者,往过来续之义也。”[6]质言之,昭穆制度中子嗣的继往开来成为了谱牒修撰的重头,所以金族人发出这样的感慨:“族谱何为而作也?曰,其要在序昭穆、别清?\、明本支以传来裔尔。”[7]
本研究的第一部分已经大略提到昭穆所表达的长幼、亲疏、尊卑被民间撰谱牒者奉为制定世系垂丝图与划定家族政治地位的基本原则[8],那么谱牒里表达出来的昭穆意义与家族政治究竟是何种联系呢?我们再来看日人中川忠英在其编著的《清俗纪闻》中的一段文字:
神主系在正祠所立五代神主,正祠之上层正面立开祖之神主,五代神主顺序排列,次称之为荐座;至于伯叔兄弟、子孙侄妇等神主,则立置于?y祠中;十岁以下死去者称为殇,不立神主,七岁之上之嫡子可立之;妇女与丈夫在世虽系正统,亦不得在正祠立主,而先立于?y祠,夫死后方可移至正祠[9]。
这段文字中,似乎可以感受到神主与昭穆班位之间某种忽有忽无的关联,作为维系宗族关系的纽带,谱牒的修撰与家族祭祀的开展无疑是两项重要事务,而这两项事务皆与昭穆制有着深刻的联系,甚至可以说,它们的存在即是昭穆精神的体现,又是昭穆精神的指导的结果,这就是本文接下来应该讨论的问题。
图1:敬宗收族:作者高祖王父、清国子监太学士、湖南奉政大夫彭诚夫为《高冲彭氏续修族谱》书并序,湘乡敦本堂光绪年刊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史料中涉及到家族政治角度的昭穆往往如是[10]:
《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庙、祧之昭穆”,郑注:“祧,迁主所藏之庙,自始祖后,父曰昭,子曰穆。”孙注:“辨昭穆者,别其昭穆而书之,四时以叙享祀,其?E?殷祭,则兼辨迂庙主之昭穆,亦以叙合食。”
《周礼?春官?冢人》:“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郑注:“公,君也,图,谓画其地形,及邱垄所处而藏之。先王造茔者,昭居左,穆居右,夹处东西。”孙注:“昭穆者,所以辨庙祧之序次,不以此为尊卑,凡庙及神位并昭在左,穆在右,庙位与墓位同也。”《左传?文公三年》《公羊?文公二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