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穆制历史意义与功能_00004.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昭穆制历史意义与功能_00004

昭穆制历史意义与功能_00004   【内容摘要】#8201;昭穆制(the right side position in ancestral temple)是古代宗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昭穆制应当缘于两姓氏族相互通婚且母系氏族分宗,班位在两系中轮流变动这一根本原则,其本质在于昭穆之间互通父子,且昭与昭、穆与穆之间属于同族,而昭穆之间分属异族,及至后代,昭穆开始异变,成为合宗收族的一种礼法,开始表现为大宗宗子在宗族日常事务中据核心地位并有别于君统之外的制度。   【关 键 词】宗法;昭穆;婚级制;君统;宗统;家族政治。   【作者简介】#8201;彭卫民,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研究员,主要从事宗族史与近代学术史方面的研究。      一、前言      民国二十一年,《邵东李氏谱例》云:“文公固自成一别子之祖也,所衍六房,即礼所谓继别继祢之宗也。同性从宗合族之属,从宗者,从始祖之宗也,高祖以下谓之族,五世以外,族于族相属,吾曰谱法之源于周代,世辨昭穆,而后多为散佚。”[1]作为一个失忆(null of history)的学术问题,昭穆所表达的长幼亲疏被民间撰谱牒者奉为制定世系垂丝图之基本原则[2]。   又如,《丧葬祀祭仪制考赜》[3]收录的关于中国古代家奠?t祭仪式,其基本准则是:“凡?y祭合祀,必告于宗族,祭告各龛,于某郡堂上,列‘本宗某氏历代先亲妣考神位’前曰上治之典,则‘左昭右穆’是也。”[4]言下之意是,凡祀,皆需先昭告家族祖先,而祖先之牌位,则按昭穆原则,以男左女右顺序排列之,于其中则置一“家先”,书历代先亲神位,于神位两侧则分别书“昭”“穆”二字与之对应[5]。   作为维系宗族关系的纽带,撰谱与家祭无疑是两项重要事务,而这两项事务皆与昭穆制有着深刻的联系。那么,昭穆究竟为何物?它的历史意义与功能究竟在家族事务的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二、何谓昭穆      何谓“昭穆”?下述史料有相关记载[6]:   《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庙、祧之昭穆”[7];《周礼?春官?冢人》:“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8];《周礼?春官?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大祭祀读礼法,史以书叙昭穆之俎簋”[9];《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大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大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10];《礼记?祭统》:“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是故有事于大庙,则群昭群穆咸在而不失其伦,此之谓亲疏之杀也。”同篇:“凡赐爵,昭为一,穆为一,昭与昭齿,穆与穆齿。凡群有司皆以齿, 此之谓长幼有序”[11];《公羊传?文公二年》:“大?者何,合祭者,柰何毁庙之主,陈于大祖”引何注曰:“太祖东乡,昭南乡,穆北乡,其余孙从王父,父曰昭,子曰穆,昭取其乡明,穆取其北面尚敬”[12];《国语?楚语下》:“宗庙之事,昭穆之世”[13];《左传?僖公五年》:“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二十四年》:“昔周公?t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J、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晋、应、韩,武之穆也”,《二十八年》:“曹叔振锋,文之昭也;先君唐叔,武之穆也”;《汉书?韦贤传第四十三》:“孙居王父之处,正昭穆,则孙常与祖相代,此迁庙之杀也,圣人于其祖,出于情矣,礼无所不顺,故无毁庙”,同篇:“?祭者,毁庙与未毁庙之主皆合食于太祖,父为昭,子为穆,孙复为昭,古之正礼也”[14]。   上述涉及到昭穆制度的史料,基本上为历代学者所熟知[15],体现在墓葬、宗庙和祭祀制度中的周代昭穆制度,是一种与亲属、继承和婚姻制度有着密切联系的社会制度,所以根据上述史料,大抵可以归纳昭穆制的基本特点:其一,祖孙相继,别父子等胄亲疏,如《礼记?曲礼》中记载“君子抱孙不抱子,此言可以为王父尸,子不可以为父尸”[16]即是此意,在祭祀活动中,只有孙才能为祖父主持仪制,说明昭穆制下隔代之间的特殊关系[17];其二,昭穆制具有“辨庙、祧”[18]的作用,周代王室祧庙之主夹处东西,父昭子穆,父与子相向,昭者恒为昭,穆者恒为穆,依此类推,周王的庙号,即具有此规律性:二世不?是昭位,三世鞠是穆位,四世公刘是昭位,五世庆节为穆位,六世皇仆为昭位,七世差弗为穆位,八世毁?(毁渝)为昭位……[19]依此类推,昭一组与穆一组之间有严格的界限。当然,庙号这一特征不仅仅局限于王族,即便是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在家族祖先牌位之“本宗某氏历代先亲妣考神位”[20]的两旁写着“昭、穆”二字。这一特点,其实恰好可以解释余英时关于“天地君亲师”的迷惑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