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还我诗魂”与“感性受动性”
“还我诗魂!”是当前一部分中学生对诗歌教学中存在的唯理性解读现象的变相质疑[1]。“自我”“也是受动的”。“受动性”是费尔巴哈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中提出的哲学概念,它标志着对滥觞于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西方近代古典唯理性哲学的“去弊”,标志着西方现代感性哲学的发轫。
一、何谓“诗魂”
“一堂堂课下来,老师可以把作者的写作目的、诗歌的主要内容、深层意思、写作技巧等等说得清清楚楚,但是诗歌给我的最初感动却荡然无存!诗歌那丰富美丽的语言变得只剩下几句大白话而已。诗歌带给我的丰富的感受只剩下‘表达了作者……的感情’之类的字眼。诗,还是诗,只是被抽走了灵魂。我想哭,我想大喊‘还我诗魂!’”
由这位中学生的“最初的感动”、“丰富美丽的语言”、“丰富的感受”等词汇可知,其所谓“被抽走”的“诗魂”,主要是指内蕴于诗词中的“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的“古人之神气”(刘大??《论文偶记》)――诗人与读者间情感共鸣,与读者“心不能自喻,口不能自宣,笔不能自传”却“于我心有戚戚焉”(梁启超《小说与群治的关系》)的“借古人之歌哭笑骂”而得以“陶写我之抑郁牢骚”(吴伟业《北词广正谱序》)的情感宣泄的诗词的音韵美。
二、“诗魂”“别宥”
庄子认为“人有所宥”(《庄子?天下》),人皆有认知上的障碍与局限性。而法国近代艺术哲学大师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更明确有言:后中世纪人,文明过度,“观念过强”,日常的精神生活都成了“纯粹的推理”[2],而理性如果只是单纯的知性,就会变成“无根基”的东西[3]。
在目前的中学诗词教学中,部分教师比较注重通过对诗词意象、意境的分析,通过各种概念对作品进行理性的解读,从而遮蔽了诗词的本体。
《尚书?尧典》曰:“诗言志。”《毛诗正义》注曰:“诗者,人志意之所之适也[4]。”事实上,中国古代诗论者,如刘勰等“认为‘情’和‘志’这两个概念不是彼此排斥,而是相互渗透的”[5],不仅经常以“情”、“志”对举,互文足义,而且每每把近代所谓属于感性范畴的概念与属于理性范畴的概念关联起来思、用。
所谓诗之本体,历代典籍也皆有所论及:“哀乐之情感,歌?之声发”;(《汉书?艺文志》)“诗者,持人情性”;(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毛诗正义》注曰:“诗者,人志意之所之适也……感物而动,乃呼为志。志之所适,则哀伤起而怨刺生”;“藏在内心的思想感情就是志,而表现为语言就是诗”[6]都认为诗作为一种文体,发生于诗人表达情感的心理需求,从而都突出了诗词抒情的文体特征。
相对于叙事性文体,诗是一种抒情性文体,就大体论,散文的功用偏于叙事说理,诗的功用偏于抒情遣兴,“事理可以专从文字的意义上领会,情趣必从文字的声音上体验”[7]。美国文艺理论家苏珊?朗格认为抒情话语是一种表现性话语,具有象征性地表现情感的功能,通过“类似音乐的声音组织”和富有意蕴的画面来体现难以言传的“主观感受过程”[8]。也就是说,字音不仅可以组成优美的声调,而且还可以象征性地传达感受、表意抒情。布雷蒙(Abbe Bremond)的“纯诗”说更是声称诗是直接打动情感的,“不应假道于理智”,应该像音乐一样,全“以声音感人,意义是无关紧要的成分”[9]。
可见,所谓“被抽走”的“诗魂”,应主要是指诗词中的音韵美。
三、“受动”“去蔽”
那么,所谓的“诗魂”又是如何“被抽走”的呢?
“人的感性受动性”一直被部分“文明过度”的语文教师的唯理性意识“遮蔽”着[10],这是其主要原因。
人的“受动性”,一般被理解为人的受限制性和受制约性。但马克思在《1844年政治经济学手稿》指出:说一个东西是感性的,就是指“它是受动的”,按人的含义来理解的受动性,是人的一种“自我享受”[11]。
事实上,今人被称为“文明过度”,就是相对于古人之于“感性受动性”的深刻体悟而言的。就诗论而言:《礼记?乐记》:“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12],强调的是“感”物而“动”,终“形”于“声”。那么,“感于物而动”之“感”与“动”,又当作何解释呢?“感,动也。”[13]《说文解字?心部》:“感,动人心。”[14],可知,“人心之动”就是“感”。“感”之“动”与人心密切相关,可以说,“感”而“动”就是费尔巴哈所谓的“感性受动”。
钟嵘《诗品序》进而明确强调“感于物而动”的结果是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白居易的《与元九书》[15]更是尤为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感于物而动”的传统诗学理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16]。
具体到诗词鉴赏而言,古人之于“感物而动”的途径,多体现于对古诗文的“吟”“诵”中。严羽《沧浪诗话》:“孟浩然之诗,讽咏之久,有金石宫商之声”,由孟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VIP
- 部分常用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经验数值.doc
- 中南大学网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doc VIP
-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2025-2026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卷含详解.docx VIP
- 抖音爸爸博主“新父职”的数字实践研究_.pdf VIP
- 演示文稿青春期生长发育.ppt VIP
- 2023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docx VIP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九年级(下)开学物理试卷.docx VIP
- 保健品营销策划.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