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庄子中天人合一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庄子中天人合一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摘 要:“天人合一”观可追溯于原始宗教巫术,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庄子》中的生死观、审美观和齐物论思想体现着“天人合一”的精神,这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天人合一;《庄子》;生死观;审美观;齐物论
中西文化的差异之一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反对把天和人绝对割裂和对立起来,而主张天人协调,天人合一。[1]
上古先民认为万物有灵,天是有人格意志的神,即“天帝”、“上帝”。先民始终保持着对天的敬畏,这种敬畏转化为神话传说,以怪诞夸张的方式曲折反映先民的宇宙观和天人观,如盘古开天、夸父逐日、豹尾虎齿戴胜善啸的西王母等。“天人合一”即人与神、天与人的沟通问题,原始巫术适应了这种沟通需求。当干旱、战争或瘟疫发生时,巫师登山祭坛歌唱、舞蹈,挥动着牛尾,娱神降神,祈求天帝为人间降下甘霖福报,禳除疾病,带来祥和。巫师扮演的正是沟通天人的角色,他成为神的代言人,因此获得权威,逐渐成为部落首领,领导和凝聚族人。政教合一、天人合一在原始巫术仪式中得以实现。[2]
庄子认为天即自然天性。世界的本原是道,人与万物同源,天与人是统一的。他反对“人为”,“无以人灭天”,过度“人为”只会造成天人对立。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万物齐同、天人合一的境界,由此才可达 “逍遥游”的自由精神境界。
《庄子》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的生死观、审美观和齐物论方面。这对于我们建设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在对待生死上,庄子表现出一种顺任自然、豁达乐观、与天地合一的人生态度。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至乐》)[3]
庄子把生死看得像春夏秋冬四时运行一样自然,人本来于世界无形无体,生死源于一口气。生命能量守恒定律决定人来自天地,最终归于天地。人死去就好像在自然的怀抱中安睡一样,悲伤哭泣都是不通自然天道的行为。庄子的生死观与老子“复归”思想一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这是对生命更为透彻本质的看法。正所谓“质本洁来还洁去”,“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再看庄子如何对待自己的死?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赉送,吾葬具岂不备耶,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鸟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鸟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庄子?列御寇》)[4]
庄子淡泊名利,认为不过名缰利锁,也看透生死,了然无痕,生死都与天地同寿,与天地同体。“不为外物所役”才可“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与天地万物混然为一。
另外,庄子与骷髅的对话,以死看生,令人深思!
庄子之楚,见空髑髅,?u然有形。?暌月泶罚?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铖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诸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庄子曰:“然。”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髑髅深颦蹙额曰:“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庄子?至乐》)[5]
庄子通过诙谐幽默的寓言故事反问世人,死比生更痛苦吗?死有那么可怕吗?他借骷髅之口道出了世人生之负累,生之痛苦。对于那个礼崩乐坏、诸侯连年征战不顾百姓死活的时代,无疑是一种反讽和批判。庄子达观的生死观,与自古以来统治者穷奢极欲、过度享乐,炼丹修仙追求长生不老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二,在审美观上,庄子认为天生的、自然的即最美。庄子主张“无以人灭天”,过度“人为”只会造成人与自然的割裂与对立,会戕害事物的自然本性,违背自然规律。庄子呼吁世人返璞归真,尊重事物的天性,呵护天性就是呵护美。比如,世人都知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然而,在庄子看来,正是伯乐的出现导致了马的天性被毁灭的灾难。
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